4.2 常见的导致便秘的疾病 影响老年人屏气功能的肺心病、肺气肿;不能过度用力的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因排便疼痛,有意抑制排便的肛裂、痔疮等;长期卧床或不习惯床上排便而致粪便滞留;糖尿病神经病变常引起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虽然在老年人较青壮年人发病率低,但由于此病人直肠、乙状结肠的平滑肌过度紧张,可使肠道平滑肌痉挛,加之老年人肠道对膨胀刺激的敏感度降低,则易致直肠内容物干燥,成球形,因而排便困难。
4.3 因服用某些药物而致便秘 老年人疾病较多,用药的种类繁多,5~20种不等,致酸药、抗胆碱药、阿片类阵痛药、抗抑郁药、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可导致结肠平滑肌功能失调,减慢肠蠕动引起便秘[6]。
4.4 饮食习惯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可增加大便的重量及排便次数,老年人常因牙齿不好,咀嚼困难,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通常很低,引水量少,肠道水分减少,造成粪便硬结。
4.5 情绪的改变 有研究显示,慢性便秘患者精神应激水平升高,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的老年人多数有便秘症状,这是因为神经调节功能紊乱的缘故。一些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等患者可出现便秘症状[7]。高利利等[8]在研究特发性便秘动力学时发现,抑郁组和焦虑组患者与老年对照组通过时间明显延长,证明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与结肠动力学异常有关。
工作过度紧张而忽略便意,也可引起便秘。
4.6 运动减少 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活动。老年人因身体不便,活动减少,加上肠道水分减少,故容易产生便秘。因运动量减少导致的便秘在住院患者中是很常见的[8]。
4.7 喝浓茶促使便秘的发生 由于茶内有较高的鞣酸,可使胃肠黏膜收缩,使黏膜分泌黏液减少,润滑作用减弱,致大便不易排出[9]。
5 预防护理措施
5.1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排便是一种自主与反射性相结合的排出粪便的生理过程,二者的协调,大脑皮层的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患者因工作繁忙,经常错过定时排便的时间;有的患者又过分强调按时排便,认为每天必须排便,甚至随时使用泻药,造成结肠内容过度排空,下次产生便意的内容物减少,直肠感应也相应降低;有的患者由于大便时间较长,或便时看书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便意不浓,排便时间越来越长,则便秘自然越来越重。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在起床后,早餐后或临睡前不管有无便意,均按时蹲厕,蹲厕时不要看书看报,集中精力缩短时间,以养成每日按时排便的好习惯,促使大肠蠕动。 5.2 改善饮食习惯 膳食纤维的摄入,可缩短肠道通过时间,增加大便容积,降低胆盐粘稠度,促进胃肠蠕动。多食高纤维多脂肪富食维生素B1的食物。食物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排便,如麦麸能象海绵一样吸水增加粪便体积,减少粪便粘稠度,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易于排便。但是在补充纤维的同时若不增加饮水量,可加重便秘的症状。每天应适量饮水并在膳食中供应菜汤,既便于消化,又可补充水分,同时应注意饮水技巧:患者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ml,分2次或3次饮尽[10]。每天饮水1500ml左右,心肾功能好的也不要饮水过量,以免增加心肾负担。多食产气,润肠通便的食物,洋葱、蒜苗、萝卜、果酱、生黄瓜等,可增加肠蠕动。禁食辛辣食物,如辣椒、姜、酒等食物,不利于排便。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