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在免疫网络各环节上,肿瘤机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紊乱,一些中药可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发挥生物反应调节作用,从而激发其肿瘤免疫效应,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目前已发现黄芪多糖对小鼠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36]。近来发现,黄芪水提取物含抑癌活性物质,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和降低线粒体代谢活性[37]。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许多研究已经显示,中药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诱导肝癌细胞分化、抗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等多个环节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目前中药抗肝癌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或单体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虽然有去甲斑蝥素、薏苡仁注射液等已应用于临床,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考证。②缺乏系统性与规模性,大多数研究仅在原已证明有抗癌作用的药物中寻找有效成分,实验结果缺乏特异性,重复性小。③药物的筛选缺乏理论性支撑,致使研究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抗癌药物研究中某味中药具有抗癌效果,后续研究随之报道对各种肿瘤皆有疗效的研究结果。而该药物的优势效应,对不同肿瘤细胞的对比作用则很少报道,出现抗癌中药种类多,报道多,而真正具有特殊疗效并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并不多。④一些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指标都比较落后,更多研究停留在体外研究水平,缺乏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影响研究成果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⑤中药诱导细胞凋亡、分化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及个别指标的检测上。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现存问题是无论何种剂型,研究机理偏于单一,集中多在多药耐药基因MDR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⑥忽视抗癌中药的毒副作用问题。
笔者认为,在抗肝癌研究中可运用中药性能理论结合靶向异常位点的基因治疗方法,从众多抗癌中药中寻找高特异性、低细胞毒性的单体及有效成分是当前肝癌防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和深入探讨中药多靶点效应,作用靶点是否有主次之分及靶点之间有无相关性,中药成分是否有主次之分,实验研究结果才可能有突破。完善实验方法,进一步建立客观、有效的实验研究体系,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中药,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Park IH,Piao LZ,Kwon SW,et al.Cytotoxic dammarane glycosides from processed ginseng[J].Chem Pharm Bull,2002,50(4):538-540.
[2] 胡旭东,吴小江,邱 宏,等.六种常用抗癌中药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作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4):47-49.
[3] 罗俊卿,闻勤生,焦成松.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1,13(3):113-115.
[4] 吴晓慧,王顺祥,周少英.甘草酸苷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267-269.
[5] 赵世元,王乃平,钟振国,等.甘草总黄酮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2):235-237.
[6] 刘剑波,高学岗,连 涛,等.大黄素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的初步研究[J].癌症,2003,22(12):1280-1289.
[7] 贺学强,林 鸿,郑宝轩.大黄素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抑制作用及P53、C-myc蛋白的表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21-23.
[8] 司维柯,李 鹏,姚 婕.苦参碱对 HepG2细胞代谢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1):1346-1349.
[9] Zeng XL,Tu ZG.In vitro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by ginsenoside Rh2 in SMMC-7721 hepatocarcinoma cell line[J]. Pharmacol Toxicol,2003,93(6):275-28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单味中药抗肝癌实验研究进展(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