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酶工程技术
传统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有机溶剂浸出醇处理方法等,提取时温度高、提取率低、浪费乙醇、成本高、不安全,而中药制剂的杂质大多为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针对杂质选用适当的酶,可以通过酶反应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选用相应的酶可将影响液体制剂澄清度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果胶等分解祛除,也可促进某些极性低的脂溶成分转化成糖苷类易溶于水的成分而有利于提取。酶提取法在药物提取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酶提取法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高,为使酶发挥最大作用,需先通过实验确定,掌握最适合的温度、pH值及作用时间等。王氏等[10]研究用酶提取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发现银杏叶经纤维索酶预处理后浸提,总黄酮得率可提高到2.01%,其酶解过程的最优参数为:料液中酶的质量浓度为0.125 g/L,酶与底物配比为1∶1 200,酶解温度45 ℃,自然pH值,酶解时间2 h。
1.5 超微粉碎技术
粉碎是中药前处理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通过粉碎,可以增加药物的表而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超微粉碎就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尤适用于纤维多的植物类中药材的粉碎,从而提高药物吸收率、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超微粉碎主要应用于一些贵重药材及稀有药材的粉碎,如人参、珍珠、三七、天麻、全蝎、羚羊角等。但应针对具体品种,确定其最适粒度,才能更好地发挥超微粉碎的作用。有些药材则不适合用超微粉碎,如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材,这些无效成分会因超微粉碎大量暴露而被释放出来,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与吸收。
1.6 高速离心分离技术
离心分离是通过离心机的高速运转,使离心加速度超过重力加速度的成百上千倍,而使沉降速度增加,以加速药液中杂质沉淀并除去的一种方法。结合运用多级过滤法,注射剂生产中的预滤,可以大大提高滤速和效果,省时省力,且能提高注射剂的澄清度。高速离心作为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在其分离过程中能有效地防止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药物的活性成分,且还可缩短工艺流程。它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水提液澄清分离[11]。
1.7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不用任何载体或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由于该技术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具有制备量大和溶剂消耗少等特点而尤其适用于制备性提取,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医学、药学、化工、食品等领域,应用该技术研究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萜类等成分的分离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不仅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也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还可以应用于进行中药粗提物中各组分的分离或进一步的纯化精制。该技术有望成为中药有效成分质量标准研究、分析的一种新方法,也会成为中药制剂生产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1.8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是以待分离的化合物为印迹分子(也称模板、底物),制备对该类分子有选择性识别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然后以这种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定相来进行色谱分离的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分子识别性强,选择性高,而且制得的分子EP迹聚合物有高度的交联性,固定相不易变形,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分子印迹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技术[13-14]。
2 小结
除上述新技术外,微波辅助萃取技术[15]、分子精馏和短程精馏[16]、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17-18]、液泛法[19]、空气爆破法[20]等,都已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得到了应用。这些现代新技术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步伐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研究进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