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葛发欢,史庆龙,林香仙,等.超临界CO2从柴胡中萃取挥发油及其皂苷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35(2):84.
[2] 黄宝华,张 琨,周晓辉,等.超临界CO2萃取当归中藁本内酯工艺条件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6):514.
[3] 郁 威,张 锋,苏克曼.超临界CO2萃取当归和川芎的研究[J].中成药, 2002,24(6):411.
[4] 麻秀萍,蒋朝晖,杨玉琴,等.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叶黄酮的吸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22(9):539.
[5] 陈 冲,罗思齐.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条件研究[J].中草药,1997, 28(7):402.
[6] 芦金清,刘尚桃,刘再刚,等.吸附树脂法提取绞股蓝皂苷[J].中成药, 1992,14(4):2.
[7] 耿家玲,沈 勇,宋兴武.三七叶苷的开发与利用[J].云南中医学院院报, 2001,24(3):7.
[8] 仲锡铜,冯崇华,张 薇.中药提取方法的特点与应用[J].山东医药工业杂志,2002,21(6);23-26.
[9] 林慧彬,张兆旺,孙秀梅,等.黄连解毒汤用半仿生法提取药材组合方式的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1):1-5.
[10] 王 晖.刘佳佳.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 2004,38(1):14-16.
[11] 奉建芳,罗杰英.高速离心法等制备中药口服藏比较研究[J].中成药, 1996,18(12):7.
[12] 袁黎明,傅若表,张天佑.高速逆流色谱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l998,8(1):60.
[13] 苏立强,王俊涛,何丹凤,等.水杨酸分子印迹分离介质的水相制备及色谱行为[J].化学通报,2006,(3):216-219.
[14] 雷建都,谭天伟.酮洛芬分子印迹拆分及分离过程热力学研究[J].化学通报,2002,(7):1279-1283.
[15] 沈 岚,冯年平,韩朝阳.微波萃取对不同形态结构中药及不同极性成分中药的选择性研究[J].中草药,2002,33(7):609.
[16] 谭天伟.天然产物分离新技术[J].化工进展,2003,22(7):665-668.
[17] 谢 海,韩善华.双水相萃取技术研究现状[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 23(5):463-466.
[18] 叶海亚,南仁燕,施立钦,等.新型萃取技术在天然有机物提取及纯化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4):27-30.
[19] 马建军,肖丽萍,王 杰.麻黄碱的液泛法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7):293-294.
[20] 冯育林,谢 平,孙叶兵,等.中药提取工艺应用进展[J].中药材,2002, 25(12):908-911.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研究进展(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