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活性筛选结果
活性筛选结果(见表1)显示,化合物3(熊果酸) 对3种白血病细胞增殖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REH细胞系抑制活性最强,IC50为7.5 μg/mL。
表1 化合物对3种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略)
Table 1 IC50 (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compounds from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against three different leukemic cell linesIC50/
有关熊果酸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此前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结果表明,栀子提取物中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主要在低极性部位,水溶性部分没有显示细胞抑制作用。在分离的得到的化合物中,三萜类成分熊果酸显示出了较强的体外活性,对3种白血病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H细胞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其他化合物均没有细胞抑制作用(IC50值大于160 μg·mL-1)。
民间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常是取30~40个焦栀子加水煎汤。30~40个栀子大约25~35 g,熊果酸在栀子中的质量分数约为0.03%~0.04%[9],相当于约100 mg左右熊果酸的用量,这一用量可在体内一定程度上达到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起效剂量。因此,熊果酸可能为栀子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个活性成分。当然,栀子中其他成分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也不可忽略,例如虽然本文中水溶性部分没有显示直接的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活性,但文献研究发现栀子多糖具有比较广谱的体内抑瘤效应[11-12],栀子中环烯醚萜有机酸酯类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12],这些活性作用可能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也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3.
[2] 贾堃.中医癌瘤学[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74.
[3]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68.
[4] 陈红,肖永庆,李丽,等.栀子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041.
[5] 斯建勇,陈迪华,潘瑞乐,等.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6):942.
[6] 王钢力,赵淑杰,陈德昌.大黄栀子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1999,24(1):38.
[7] 李霄,石任兵,刘斌,等.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 :7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栀子的化学成分及抗白血病活性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