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清热合剂各提取部位群对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的影响[6]
取体质量1.8~2.2 kg的新西兰大耳白兔,雌雄兼用,依照文献方法筛选体温合格的动物供实验用。实验当日将大耳白兔禁食1 h后,测肛温2次,间隔30 min,取其平均值作为给药前的正常体温。然后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0.1 Eu·kg-1,1 h后选择体温升高超过0.8 ℃的大白兔,随机分为9组,每组6 只。即实验组分别 i.g.给予清热合剂及其各提取部位群2.0 g·kg-1,阳性对照组 i.g.阿司匹林200 mg·kg-1,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5% CMCNa 5 mL·kg-1,分别于给药后1.0、2.0、3.0、4.0 h测肛温1次,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清热合剂及其各提取部位群在给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P<0.01或P<0.05),清热合剂原液与其C提取部位群解热作用最强,并持续观察全程,与阿司匹林的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相当。表4 清热合剂及其各提取部位群对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的影响
3 讨论
感冒属于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由细菌、病毒或细菌和病毒共同引起。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外邪犯肺所致,可分风温、风热、风寒等型,治宜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清热合剂有黄芩、葛根、大青叶等五味中药组成,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葛根则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五药合用,可清肺胃火热,发挥清热解毒的功效。
本文考察了清热合剂及其经大孔树脂柱分离纯化后各提取部位群的解热抗炎作用。急性炎症的临床表现为局部常见红、肿、热、痛,全身症状可见发热,炎症早期的主要表现是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二甲苯致小鼠急性耳肿胀的炎症以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亢进为主,大鼠足肿胀模型则多易引起渗出、水肿。实验结果表明:清热合剂20%、40%、60%乙醇提取部位群(B、C、D提取部位群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鼠足肿胀、抑制小鼠耳肿胀的作用,其中40%乙醇提取部位群的作用最为显著,与清热合剂原液相当,此结果与以黄芩苷和葛根素为指标的含量测定结果相吻合[7]。
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可通过机体生成及释放内生致热原,最终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使机体产生热加强,散热降低,体温升高[8]。2,4二硝基苯酚是一种代谢刺激性物质,皮下注射后使机体代谢迅速亢奋,产热增强,引起全身发热,其发热甚为迅速,消退也快,其发热与“风热证”在某些方面相似。本研究发现,清热合剂提取部位群均可不同程度降低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内毒素致家兔的体温升高,其中40%乙醇提取部位群的作用最为显著,与清热合剂原液、阳性对照相当。
研究结果表明:清热合剂治疗风温湿热型感冒可能是通过解热、抗炎等作用实现的;清热合剂40%乙醇提取部位群与清热合剂原液具有相同对抗外源性致热原引起机体发热和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肇丽梅,张岩,韩国柱.清热合剂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53-55.
[2] 何晓静,肇丽梅.清热合剂的解热抗炎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1):73-75.
[3] 刘永刚,罗佳波,贺丰.麻黄汤及拆方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5,28(5):413-415.
[4] 宴绿金,文莉,干国平,等.菝鍥抗炎活性物质筛选研究[J].中药材,2008,31(7):1054-1056.
[5] 尹华熙,白筱璐,邓文龙.黄芩的解热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6):51-53.
[6] 姚干,何宗玉,方秦惠.芩栀胶囊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6,28(5):694-697.
[7] 邱枫,肇丽梅,徐静华.HPLC法同时测定清热合剂各部位群中葛根素和黄芩苷[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6):552-55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清热合剂各提取部位群解热抗炎药效作用的比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