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术前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同时注射的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择期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进入手术间前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一起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入室前小儿的反应和入室后呼吸、循环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手术过程中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中出现呼吸道阻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讨论 术前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同时注射能减少患儿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减少了注射药物次数,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和心理创伤。
【关键词】小儿 静脉麻醉 注射时机
氯胺酮是20世纪60年代新合成的具有麻醉和镇痛作用的“离解性”静脉全麻药,是目前小儿手术中最常见的麻醉方法之一。[1]小儿静脉全麻一般术前30分钟在病房采用阿托品0.02mg/Kg肌注。现在有部分医院则采用在手术室接病人后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一起注射。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注射时间所产生的效果差异进行调查,选取对病人最安全的注射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2008年6月-2010年7月择期短小手术患儿106例,年龄1~8岁,体重8~32kg, 按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病情分级为Ⅰ-Ⅱ级,无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手术类型为疝气、精索鞘膜积液、隐睾等中小手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53例,A组术前在病房采用阿托品0.02mg/Kg和适量镇静剂肌注30分钟后送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B组在进入手术间前采用阿托品0.02mg/Kg和麻醉诱导一起肌肉注射。
1.2观察两组患儿入室前小儿的反应和入室后呼吸、循环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手术过程中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发生例数。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YS 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入室前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室后两组患儿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发生例数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入室30分钟后HR、RR、SPO2变化及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发生例数的比较。
组别 n HR RR SPO2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例)
对照组 53 32±6 98±12 96%±3 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小儿静脉全麻前抗胆碱药物注射时机的探讨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