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术后肺栓塞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作者:周静 丛亚男 胡明明 张俐风
【摘要】目的 评估喉癌患者术后肺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有效预防。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耳鼻喉科其他疾病手术患者分组比较,评估喉癌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及并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根据喉癌患者特点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干预。 结果 喉癌组患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有一例确诊肺栓塞。 结论 喉癌患者术后也有较高的发生血栓致肺栓塞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预防血栓形成,及时发现与救治,可提高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肺栓塞 喉癌术后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护理干预
喉癌手术患者常规围术期护理以气道护理为主,但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虽然其发生的几率不及骨科、妇产科,但因其是危害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我们从护理角度对喉癌术后肺栓塞形成高危因素进行了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喉癌病例共50例,男48例,女2例(喉癌发病率男性远大于女性),年龄41~71(58.82±7.33)岁,均做了喉部分切或全切并做气管切开术。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另随机取耳鼻喉科其他常见病(成年患者)30例做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55(39.8±16.8)岁,其中扁桃体切除术6例,鼻中隔矫正术6例,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1例,乳突根治术5例,声带息肉摘除术5例,甲舌囊肿切除术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2例。两组患者进行对照评估。
1.2 方法 入选病例均为成年人,既往无静脉血栓病史。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包括年龄、手术时间长短、术后卧床时间、恶性肿瘤等栓塞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对照血栓危险因素评估表,做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统计分析软件,两样本均数差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计量资料均数差别的t检验,进行分析判断。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年龄>40岁,恶性肿瘤,手术时间超过40分钟,术后卧床时间>72小时是高危因素。喉癌组患者均为已超过40岁,平均手术时间为4.03小时(±2.01),术后平均卧床时间91.1小时(±23.74)。而对照组的患者年龄>40岁的为20例,仅一例恶性肿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49小时(±0.61),术后平均卧床时间约为18.2小时(±17.94),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以上危险因素喉癌组患者的远高于对照组,需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危险因素影响,预防血栓形成进而形成致命的肺栓塞。
2.2 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指标分析。D-二聚体在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2]。分析结果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指标分析(`x±s ug/l)
组别 例数 D-二聚体(ug/l)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喉癌术后肺栓塞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在线全文阅读。
喉癌术后肺栓塞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