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术后肺栓塞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喉癌组 50 175.08±249.31
对照组 30 50.27±22.39
2.3 喉癌组术前术后D-二聚体指标比较,我们对喉癌组患者术后继续进行D-二聚体监测,术后较术前增高,有显著性差别,结果P<0.01。表4。D-二聚体的阳性预测值(>300ug/l)较低[3],但可为我们预防发现血栓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与预警。 2.4 术后在喉癌组有1例确诊发生肺栓塞,而在对照组中无肺栓塞病例。
表2 喉癌组术后术后D-二聚体指标差别结果
术前和术后第一天平均差值 Sd Sxd t
D-二聚体(ug/l) 540.32 895.61 147.3 3.668
3 讨论
在喉癌的外科手术治疗中,肺栓塞尚未被作为常见的并发症。近年一些初步统计显示该病发生率有增加趋势,早期预防干预,尽早发现,及时救治是治疗关键。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为遗传性危险因素和获得性危险因素两种,各危险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协同作用[5]。在本研究中,我们只是对有关喉癌病相关的获得性危险因素作重点分析。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加以干预 ,除做好常规的喉癌围术期护理外,需增加并发肺栓塞的警惕性与观察。可以通过观察、接触病人,倾听主诉,结合理论知识,做出判断,及时报告。
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了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了解有关知识,提供完整疾病信息,及时沟通,给予正确指导,争取家属支持,将发生风险降至最低。(2) 了解患者既往有无静脉炎,静脉曲张,外伤史,血栓形成史,有无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对其发生静脉血栓的倾向进行评估。(3)手术后让患者尽早活动,从被动的肢体活动开始。手术对血管壁轻微损坏都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术中给病人进行被动的脚部活动和周围按摩腿部肌肉,可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为病人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6]督促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伸屈下肢,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的锻炼,长期卧床患者考虑穿弹力加压长筒袜,利于静脉回流。绝对卧床时间是否超过72 h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呈相关性[7],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鼓励早下床活动。(4) 喉癌术后,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需经鼻饲和静脉补液,护理者应保证患者的营养及水分供给。气管切开者因无形失水增多,需及时湿化气道,补足无形失水,防止水分摄入不足致血液粘稠度增加。(5) 密切观察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咯血、咳嗽等,及时作血凝指标、血气分析检测,协助作X线拍片,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造影检查,肺血管CT检查,血气分析和D-二聚体定量检测是简单而有用的检查项目[8],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100%,可作为排除肺栓塞的首选检验。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喉癌术后肺栓塞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2)在线全文阅读。
喉癌术后肺栓塞形成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护理干预(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