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B=2,
=
, .
=0,解得x=2 ,则B(2
所以△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B= OA=4,OH=
根据切线的性质由PM为切线,得到OM⊥PM,利用勾股定理得到PM=
当OP的长最小时,PM的长最小,而OP=OH=2时,OP的长最小,所以PM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D.
【分析】连结OM、OP,作OH⊥AB于H,如图,先利用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得A(0,2(2
,0),所以△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B=
),B
OA=4,OH=AB=2,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M⊥
, 由题意可知,当OP的长
.
PM,所以在直角三角形OPM中,由勾股定理得PM=
最小时,PM的长最小,而OP=OH=2时,OP的长最小,所以PM的最小值为
二、填空题
11.比较大小:﹣2________﹣3.
【答案】>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在两个负数中,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可求出﹣2>﹣3.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了实数大小的比较.两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或者直接想象在数轴上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12.分解因式:ax2﹣9ay2=________. 【答案】a(x+3y)(x﹣3y)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原式=a(x﹣9y)=a(x+3y)(x﹣3y). 故答案是:a(x+3y)(x﹣3y). 【分析】首先提公因式a,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13.中国的领水面积约为370 000 km2 , 将数370 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________。
5
【答案】3.7×10
2
2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a|<10且n为整数),所以370000用科学记【解析】【解答】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标准形式为a×10?(1?
5
数法表示为3.7×10. 5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3.7×10.
【分析】任何一个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的数都可表示为a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
.
的形式,其中n=整数位数-1。所以370000
14.已知点P(3﹣m,m)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m>3
【考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得:
【分析】因为第二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所以可得不等式组:3?m<0,m>0;解得m>3。 15.用一条长40cm的绳子围成一个面积为64cm2的矩形.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cm,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
【答案】x(20﹣x)=64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cm, ∵长方形的周长为40cm, ∴宽为=(20﹣x)(cm), 得x(20﹣x)=64, 故答案为:x(20﹣x)=64. 【分析】相等关系:矩形的面积=长
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可列方程。即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cm,则宽
为=(20﹣x)(cm),所以方程为x(20﹣x)=64。
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EC交对角线BD于点F,若
________.
,则
【答案】1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因为E为AD中点,AD∥BC,所以,△DFE∽△BFC, 所以,
,
,所以,
=1,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DFE∽△BFC,所以可得比例式:
,所以
,所以SΔDEF=S ΔDEC=1.
17.如图,抛物线y=﹣x2+2x+3与y轴交于点C,点D(0,1),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若△PCD是以CD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1+ ,2)或(1﹣ ,2)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 ∵△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点P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过P作PE⊥y轴于点E,则E为线段CD的中点,
2
∵抛物线y=﹣x+2x+3与y轴交于点C,
∴C(0,3),且D(0,1), ∴E点坐标为(0,2), ∴P点纵坐标为2,
22
在y=﹣x+2x+3中,令y=2,可得﹣x+2x+3=2,解得x=1±
,
∴P点坐标为(1+ 故答案为:(1+
,2)或(1﹣ ,2)或(1﹣
,2), ,2).
【分析】当△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由C、D坐标可求得线段CD中点的坐标,从而可知P点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P点坐标.
18.如图,⊙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结EC,若AB=4,CD=1,则EC的长为________.
【答案】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首先连接BE,
由⊙O的半径OD⊥弦AB于点C,AB=4,CD=1,根据垂径定理可求得AC=BC=2,然后设OA=x,利用勾股
222
定理可得方程:2+(x﹣1)=x , 则可求得半径的长OA=OE=
,继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求
=
=
.
得BE=2OC=3,又由AE是直径,可得∠B=90°,继而求得CE=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可求得AC=BC=2,在直角三角形ACO中,用勾股定理可求得OA=OE=,在直角三角形ABE中,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BE=2OC=3,再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E=
.
三、解答题
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bx+c过A,B,C三点,点A的坐标是(3,0),点C的坐标是(0,-3),动点P在抛物线上.
(1)b =________,c =________,点B的坐标为________;(直接填写结果)
(2)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过动点P作PE垂直y轴于点E,交直线AC于点D,过点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当线段EF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的坐标. 【答案】(1)﹣2;﹣3;(﹣1,0) (2)解:存在.理由:如图所示:
①当∠ACP1=90°.由(1)可知点A的坐标为(3,0). 设AC的解析式为y=kx﹣3.
∵将点A的坐标代入得3k﹣3=0,解得k=1,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 ∴直线CP1的解析式为y=﹣x﹣3. ∵将y=﹣x﹣3与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中考初中数学中考全真模拟试卷(五)(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