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不同的用途,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四种基本方式。也有布设成星形边接、附合导航连接、三角锁形连接等。选择什么样的组网,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野外条件及GPS接收机台数等因素。 1.点连式
点连式是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公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以这种方式布点所构成的图形几何强度很弱,没有或极少有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一般不单独使用。 2.边连式
边接式是指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这种布网方案,网的几何强度较高,有较多的复测边和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在相同的仪器台数条件下,观测时段数将比点连式大大增加。 3.网连式
网连式是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的公共点相连接,这种方法需要4台以上的接收机。显然,这种密集的布网方法,它的几何强度和可靠性指标是相当高的,但花费的经费和时间较多,一般仅适于较高精度的控制测量。 4.边点混合连接式
边点混合连接式是指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的GPS网,既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性指标,双能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成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布网方法。
第 7 页 共 23页
5.三角锁(或多边形)连接
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此连接形式适用于狭长地区的GPS布网,如铁路、公路及管线工程勘测。 6.导线网形连接(环形图)
将同步图形布设为直伸状,形如导线结构式的GPS网,各独立边应组成封闭状,形成非同步图形,用以检核GPS点的可靠性。适用于精度较低的GPS布网。该布网方法也可与连式结合起来布设。 7.星形布设
星形图的几何图形简单,其直接观测边间不构成任何闭合图形,所以其检查发现粗差的能力比点连式更差,但这种布网只需要两台仪器就可以作业。若有三台仪器,一个可作为中心站,其它两台可流动作业,不受同步条件条件限制。由于方法简便,作业速度快,星形布网广泛地应用于精度较低的工程测量、地质、地球物理测点、边界测量、地籍测量和碎部测量等。
在实际布网设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a) GPS网的点与点间尽管不要求通视,但考虑到利用常规测量加密时
的需要,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b) 为了顾及原有城市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
应采用原有城市坐标系统。对凡符合GPS网点要求的旧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c) GPS网必须由非同步独立观测边构成若干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各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附合路线中的边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 二 三 四 一级 二级 ?6 ?8 ?10 ?10 ?10 第 8 页 共 23页
第二节 GPS测量的外业准备及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在进行GPS外业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实施前的工区踏勘、资料收集、器材筹备,观测计划拟定、GPS仪器检校及设计书编写等工作。 一、测区踏勘
接受下达任务或签定GPS测量合同后,就可依据施工设计图踏勘、调查工区。主要调查下列情况,为编写技术,施工设计,成本预算提供依据。
1.交通情况:公路、铁路、乡村便道的分布及通行情况;
2.水系分布情况:江河、湖泊、池塘、水渠的分布、桥梁、码头及水路交通情况;
3.植被情况:森林、草原、农作物的分布及面积;
4.控制点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多普勒点、导线点的等级、坐标、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5.居民点分布情况,测区内城镇、乡村居民点的分布,食宿及供电情况;
6.当地风俗民情:民族的分布,习俗及地方方言,习惯及社会治安情况。
二、资料收集
根据踏勘工区掌握的情况,收集下列资料:
1. 各类图件:1:1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大地水准面起伏图,
交通图;
2. 各类控制点成果: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多普勒点、导线点
及各控制点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 3. 测区有关的地质、气象、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资料; 4. 城市及乡、村行政区划表;
第 9 页 共 23页
三、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
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包括以下内容: 1.筹备仪器、计算机及配套设备; 2.筹备机动设备及通讯设备;
3.筹备施工器材,计划油料,材料的消耗品; 4.组建施工队伍,拟定施工人员名单及岗位; 5.进行详细的投资预算。 四、拟定外业观测计划
观测工作是GPS测量的主要外业工作。观测开始之前,外业观测计划的拟定对于顺利完成数据采集任务,保证测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益都是极为重要的。拟定观测计划的主要依据是:
a) GPS网的规模大小; b) 点位精度要求;
c) GPS卫星星座几何图形强度; d) 参加作业的接收机数量;
e) 交通、通讯及后勤保障(食宿、供电等); 观测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编制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在高度角大于15度限制下,输入测区中心某一测站的概略坐标,输入日期的时间,应使用不超过20天的星历文件,即可编制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
2.选择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在GPS定位中,所测卫星与观测站所组成的几何图形,其强度因子可用空间位臵因子(PDOP)来代表,无论是绝对定位还是相对定位,PDOP值不应大于6。
3.选择最佳的观测时段:在卫星大于4颗且分布均匀,PDOP值小于6的时段就是最佳时段。
4.观测区域的设计与划分:当GPS网的点数较多,网的规模较大,
第 10 页 共 23页
而参加观测的接收机数量有限,交通和通讯不便时,可实行分区观测。为了增强网的整体性,提高网的精度,相邻分区应设臵公共观测点,且公共点数量不得少于3个。
5.编排作业调度表: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测区的地形、交通状况,网的大小。精度的高低。仪器的数量、GPS网设计、卫星预报表和测区的天时、地理环境等编制作业调度表,以提高工作效益。作业调度表包括观测时段、测站号、测站名称及接收机号等。
6.当作业仪器台数、观测进段数及点数较多时,要根据测量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作业计划。
五、设计GPS网与地面网的联测方案
GPS网与地面网的联测,可根据测区地形变化和地面控制点的分布而定。一般在GPS网中至少要重合三个以上的地面控制点作为约束点。约束点的选择原则可参见GPS网基准设计部分。 六、GPS接收机选型及检验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