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线向量的解算一般采用多站、多时段自动处理的方法进行,具体处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基线解算一般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对于边长超过30公里的基线,
解算时也可采用三差相位观测值。
2) 卫星广播星历坐标值,可作基线解的起算数据。对于特大城市的首级
控制网,也可采用其他精密星历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算值。 3) 基线解算中所需的起算点坐标,应按以下优先顺序采用:
? 国家GPS A、B级网控制点或其他高等级GPS网控制点的已有
WGS-84系坐标;
? 国家或城市较高等级控制点转换到WGS-84系后的坐标值; ? 不小于观测30分钟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系坐
标。
4) 在采用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一个同步时段中,可采用单基线模式解
算,也可以只选择独立基线按多基线处理模式统一解算。
5) 同一级别的GPS网,根据基线长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
型。但是,0.8km内的基线,须采用双差固定解。30km以内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选最优结果。30km以上的基线,可采用三差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第 19 页 共 23页
6) 对于所有同步观测时间短于30分钟的快速定位基线,必须采用合格
的双差固定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 二、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
对野外观测资料首先要进行复查,内容包括:成果是否符合调度命令和规范的要求;进行的观测数据质量分析是否符合实际。然后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核:
1.每个时段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
数据剔除率:剔除的观测值个数与应获取的观测值个数的比值称为数据剔除率。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应小于10%。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的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得超过下表所列限差。
限差类型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二 2.0 3.0 三 3.0 5.0 四 6.0 10.0 一级 9.0 15.0 二级 9.0 15.0 2. 重复观测边的检核
同一条基线边若观测了多个时段,则可得到多个边长结果。这种具有多个独立观测结果的边就是重复观测边。对于重复观测边的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均应小于相应等级规定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的22倍。
3.同步观测环检核
当环中各边为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由于各边是不独立的,所以其闭合差应恒为零。但由于模型误差和正理软件的内存缺陷,使得这种同步环的闭合差实际上仍可能不为零。这种闭合差一般数值很小。不至于对定位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也可把它作为成果质量的一种检核标准。
一般规定, 所有闭合环的分量闭合差不 应大于
n?,而环闭合差 5第 20 页 共 23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