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46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19 秦兵马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47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48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语文园地五
◆ 学习目标
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 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 资料展示会
49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 老师的建议:
(1)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 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 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 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 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 创设情景,
1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 交流资料
1 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 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 自主完成习作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两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
50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1. 观 潮 两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1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5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2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3
五.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1、观潮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4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拓展实践。
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3. 鸟的天堂 二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5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语文园地四 三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重难点: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总结
41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5年 月 日
教学目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成语接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三、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四、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1、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精彩回放 2、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3、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五、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六、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17、长城 两课时 42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总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5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43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18、颐和园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
44
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45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语文园地三 两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教学重点: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二、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
31
“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三、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四、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授课日期:2015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三、编写童话故事。
32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13、 白鹅 两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子词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简介作者,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总结延伸。
六、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5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33
3、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13、白鹅
高傲 有趣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14、*白公鹅 一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34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引导对比阅读。
A、 先出示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B、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总结: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还有谁喜欢这样的鹅?
六、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板书设计:
14、*白公鹅 海军上将
白公鹅 步态: 慢条斯理 不慌不忙
活动: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35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15、猫 二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
36
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默写词语。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2015年 月 日
教学目标: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难点: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 ②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7
比较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38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造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课堂练习; 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 板书设计:
15、猫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
院子里——花草遭殃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015年 月 日 16、*母鸡 一课时 授课班级 四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39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思考总结: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五、作业:分类摘抄词语。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练习本”上。 六、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板书设计:
16、*母鸡
无病呻吟 勇敢
欺软怕硬 母爱 负责
拼命炫耀 慈爱
辛苦 ……
4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