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改建工程 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辅道第Ⅰ标段
屏东四路分离式立交基 坑支护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西安市政道桥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0年5月5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2 1、技术标准 ?????????????????? 2 2、地质及水文情况 ??????????????? 2 二、编制依据 ??????????????????? 4 三、基坑的设计方案 ???????????????? 4 四、施工方案 ??????????????????? 5 1、施工流程 ?????????????????? 5 2、施工准备 ?????????????????? 5 3、施工方法 ?????????????????? 6 4、施工要点 ?????????????????? 6 5、原水管的保护 ???????????????? 10 五、施工监测 ??????????????????? 10 1、监测目的 ?????????????????? 10 2、监测内容 ?????????????????? 11 3、监测施工方法及相应措施 ??????????? 11 六、施工计划安排 ????????????????? 12 七、质量保证体系及组织框图 ???????????? 13 1、质量保证体系 ???????????????? 13 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15 八、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 16 1、施工安全 ?????????????????? 16 2、供电与电器设备安全措施 ??????????? 17 九、附件 ????????????????????? 19 1、第Ⅰ标段屏东四路车行隧道施工计划横道图
2、屏东四路车行地道基坑支护平面图
1
分离式立交基坑支护开挖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改建工程,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主线设计的一部分,配合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的改造,结合沿线行人及机动车辆过街流量要求,为使两侧行人及机动车辆安全、方便的穿过省道S366线,本次改建工程拟在沿线设置1座车行地道,起点桩号为JK0+000,终点桩号为JK0+942.025,与主线相交处桩号为K12+462.031,设计总长度942.025米。
本分离式立交主要内容为屏东四路下穿隧道及隧道两侧接线,隧道设计范围为JK0+337.481~JK0+853.771,全长516.29m。基坑支护范围为JK0+394.18~JK0+773.77,全长379.59m,其中敞口段240m,闭口段139.59m。开挖深度为3.87m~8.82m。 1、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车速:40KM/h。隧道宽度:双向两车道,3m人行道+9m车行道+3m人行道=15m;隧道净高:5m;人行道净高2.5m。 2、地质及水文情况
根据钻探揭露,综合全线地质情况,划分为7个岩土层,分别为: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褐黄色、灰黄色、灰褐色等,成分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土或夹有碎石块、砖块等,层厚0.62~4.5m,平均2.95m。属二级普通土;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砾砂,灰褐色、灰黄色等,饱和,松散~稍密状,砾砂成分为石英及少量长石,局部
2
含淤泥或淤泥质土,粘性土较重,顶板埋深2.1~5.7m,顶板标高-2.08~0.65m,层厚1.2~10.0m,平均4.05m;3、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亚粘土,褐黄色、灰黄色,湿,可塑~硬塑,含石英粒,粘性强。顶板埋深4.8~9.8m,顶板标高-6.6~-1.9m,层厚2.4~9.7m,平均5.47m;4、燕山期花岗岩:(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灰黄色、肉红色或斑杂色等,岩石风化完全,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次为云母,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尚可辨认原岩残余结构,遇水易软化。顶板埋深3.7~15.8米,顶板标高-12.22~-0.79m,层厚2.1~14.0m,平均5.48m;(2)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灰绿色、肉红色、灰白色或斑杂色等,岩石风化强烈,矿物以长石和石英及少量云母为主,原岩粗粒结构清晰,岩芯呈半岩半土状,中下部夹未风化岩块;部分钻孔有弱风化或微风化花岗岩孤石分布;(3)弱风化花岗岩:灰褐色、灰绿色、青灰色、肉红色、灰白色或斑杂色等,岩石裂隙发育程度不均,裂面有黑褐色或褐黄色铁锰质宣染,矿物以长石和石英及少量云母为主,岩芯呈碎块,短柱状,锤击易碎。(4)微风化花岗岩:灰褐色、肉红色、灰白色或斑杂色等,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短柱~长柱状,裂隙很少并被矿物充填,锤击易碎。
沿线地表水主要为线路南部的南屏水库及其溢洪道内水,以及中部人工开挖的渔塘水。根据地层的富水程度及储水介质,本区段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局部地段分布有上层滞水,钻探揭露地下水混合水位埋深在0.82~3.12m,相当于标高0.46~3.46m。
3
二、编制依据
1、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DBF15-1P-2006)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
7、省道S366线改建工程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辅道第一合同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三、基坑的设计方案
隧道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采用SMW法【单(双)排水泥搅拌桩(内插型钢)+锚杆+锚索】进行支护。搅拌桩平台设于现状地面以下约1.5米位置,以减少基坑壁侧向压力。搅拌桩兼止水作用,开挖坡面铺设¢6钢筋网,并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进行防护。敞口段一采用单排搅拌桩加锚杆,不设内插型钢,其他支护均采用双排搅拌桩,并在前排桩内间距1米插10号工字钢;土钉锚杆采用Φ25、Φ28、Φ32钢筋,倾角20度。为控制基坑顶部位移,除敞口段一外均设有预应力锚索2?s15.2钢绞线,倾角20度。
支护用水泥搅拌桩直径均为0.5米,桩间距0.35米,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含量80kg/m,搅拌桩90天龄期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基坑顶部及底部设置35×35cm截水沟及排水沟,基坑底部周边
4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屏东四路分离式立交基坑施工方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