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产品\链条。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加快4-5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项目建设,尽快实现规模生产。充分利用全球产业资源,重点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产业合作,策划和引进六代以上TFT-LCD、PDP(等离子显示)生产线。鼓励和支持显示器整机厂研发和技术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加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等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平板显示器件关键材料、液晶显示背景光源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努力在若干领域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支持多普达、随州波导完善手机产品线,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家电尤其是数字电视机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智能电器等消费电子产品,形成以富士康、冠捷、武汉天马、多普达等企业为龙头的消费电子产业群。 以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为核心,推动上游的设计、设备、原材料企业形成集聚优势,带动下游的封装、测试、应用开发、信息服务等发展。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业,支持现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快速发展,加大对重点整机企业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扶持力度。提高芯片设计企业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重点加快通信系统专用集成电路、IP网络及系统芯片、3G系统芯片、数控系统专用控制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嵌入式IC卡芯片等集成电路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引进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工程化技术及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湖北发展,逐步形成以武汉新芯等企业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构建\多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系统\产业链条。依
托宜昌的水电、氯碱化工、硅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多晶硅和单晶硅等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材料,适度配套发展硅片和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等,努力打造成为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上中游的集聚区。加快宜昌南玻多晶硅项目建设步伐,力争二期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投资建设2500吨以上的多晶硅项目,争取2年内投产并发挥效益。依托武汉的科研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系统与配套产品,积极推进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等规模化扩张,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中下游产品的核心区。重点支持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蓝光等芯片研发及制造,大力发展LED后道工序封装测试,打造集聚外延材料和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应用产品的半导体照明企业群。提高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生产能力,围绕电机节能、照明节能、电力、冶金等领域,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电力电子装置产业化。着力打造以宜昌南玻、迪源光电、武汉日新等企业为骨干的太阳能光伏及节能电子产业群。
重点抓好富士康电脑和数码相机、多普达3G手机、武汉新芯12英寸集成电路、华中科大等GB级低功耗相变存储器芯片研究与开发、武汉磐大数字辅助多媒体音频处理和电源功率管理SOC处理芯片、武汉天马45代TFT-LCD生产线、武汉经济开发区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宜昌劲森液晶显示背景光源、宜昌南玻160兆瓦硅片及3000吨多晶硅、武汉日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专用光伏构件及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系统、武汉珈伟100兆瓦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迪源光电半导体照明大功率外延
片及芯片等106个项目建设,形成约500亿元的投资规模。
(三)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产业化,通过新应用实现新增长。
立足长远,把握趋势,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广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加快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力争到2011年,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以及通过先进技术成果的规模化应用等实现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
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重点发展国产数据库、\和\等优势软件产品,培育和壮大核心骨干企业。研究开发智能光交换网络等光通信设备嵌入式软件和通信支撑软件,促进通信网络系统不断升级换代。加强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提高承担重大系统工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的能力。重点支持软件及服务外包,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打造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引导企业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服务业务。
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在汽车、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中的应用,提升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产品研发设计以及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与安全体系,规划和建设一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引导和推动信息技术在\三农\、教育、医疗、社保、交通、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积极推动先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应用。启动实施我省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计划,加大对先进技术成果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快高速精密数控系统、NVD、二维条码、LCOS等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产业联盟,加快工程化开发和标准制定与完善。集中力量扶持相关企业和产品在省内的应用示范,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先进技术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探索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路径。积极支持RFID(电子标签)、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安防电子、工业控制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应用及标准制定。
重点抓好高速精密数控系统、NVD、二维条码、LCOS等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富士康软件产业园、武汉光谷软件城、武汉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地数码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平台、武大吉奥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武汉开目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及软件服务外包、武汉立得可视化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江通动画新媒体动漫制作中心、省电子政务二期工程、武钢和东风等龙头企业信息化改造工程、武汉城市圈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信息化支撑平台、武汉神农公司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化试点等73个项目建设,形成约100亿元的投资规模。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实施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技术研发费用认定等审批服务工作,加大对电子信息企业的支持。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所需进口设备税收优惠、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等政策。加大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力度,贯彻实施国家软件促进计划。落实新型显示器件、数字电视等产业优惠政策,研究制订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推广应用鼓励政策,出台加快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措施。
(二)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富士康武汉科技园二期项目建设,加快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项目达产,重点抓好后续投资、建设和投产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富士康、中芯国际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建设,实现产业链延伸;抓紧TFT项目建设,加快推进NVD、3G等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启动LED产业园、光谷软件城建设。大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围绕国家组织实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计算机和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服务等六大工程,积极争取和配套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继续实施省光电子专项,巩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实施省信息产业专项,继续推进信息产业\工程,支持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及结构调整,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项目建设。通过贷款贴息、研发和产业化补助、政府采购、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领域。
(三)落实扩大内需措施。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及家电下乡、其他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需求。积极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