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在中国的实践之一――软实力概念(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没有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申明自己的外交理念就没有意义。 20世纪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需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然后才会追求爱、尊重、自我实现等社会需要的满足。而我们知道,生存需要主要依靠追求财富来满足。个体的需要表现在国家层面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国家首先需要发展经济实力(对于总体经济达到一定规模的国家来说,民众生存需要的满足并不一定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调整分配制度,将财富转移给贫穷者来达到),然后才可能造成大众愿意追求某种社会价值的局面,从而才可能用思想和价值观来动员民众,软实力的作用也才会充分释放。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表达的就是类似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国对内软实力的提升,也需要以硬实力的一定发展为基础。

二、软实力的提升是硬实力发展的前提。

生产力对文化、制度等因素具有依赖性,或者说文化、制度等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这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多情况下,只有推动作为前提的文化、制度等因素的演变,生产力才能为自身建立新的平台和空间,其进一步的发展才成为可能。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观念与习俗的某些转型是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的文化前提。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则发现,没有一系列制度的变迁,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都将是“不可能任务”。中国的改革开放,则以切近的事实有力地宣告:适宜的政策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实力迅猛发展的基础。美国耶鲁法学院法学教授蔡美儿(Amy Chua)指出,“按所处时代衡量,历史上所有超级强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是极为多元和宽容的。实际上,在所有事例中,宽容是实现霸权不可或缺的因素。令人吃惊的是,帝国的衰落多次与不宽容和排外巧合在一起。”“因此,要获得全球主导权(即:一个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还是一个超级强国),宽容是必要条件。”宽容是一种体现于国家政策、制度和文化之中的态度,也是一种价值观。这两句话明白无误地证明了强权对于

6

宽容的依赖性。如果提升一个层次来说,就是硬实力对于软实力的依赖性。

实际上,即便软实力仅仅是指一种对外的能力,它对于硬实力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一国文化的吸引力提升会增加国外对本国文化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对相关产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最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如此,这一过程还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实现持续的经济强大。在这方面,韩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韩国的影视产品受到很多国家的民众的欢迎,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将发展文化产业当作一种国策,希望将其打造成本国的支柱产业。另外,政治价值观和国内政策也通过国际渠道影响到一国的发展。举例来说,中国的人权状况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指责,欧洲还因此而多年禁止向中国出口武器,这就或多或少会迫使中国花费更多的财力于武器研发,从而挤占了用于其它方面的发展的资金。

实际上,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度等本身就可以维系其吸引力,不仅不会因为经济实力的下降而迅速削弱,而且这种独立性还为它们反作用于一国的经济提供了基础。满清末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洗劫了圆明园,这件事情就说明当时中国的落后并没有削弱中国文化对列强的吸引力。二战结束以后,原本实行独裁统治的德国被分为两个部分,西德在美国的控制下逐渐建设成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如今,即便美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撤出德国,其真正的民主政治依然保存了下来,成为德国人自己都要维护的政治制度。朝鲜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说现在美国依然保持在韩国的军事存在,但是那也不是为了防范韩国民众反对和抗拒其本国目前的政治制度——实际上,韩国正希望这样的强制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政治制度不受“社会主义国家”朝鲜的侵犯。一种外来的思想和制度一旦扎下了根,就或多或少不再需要来自外部的一如既往的维护,而且会构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环境因素,对社会各方面构成影响。正是这种效应,巩固了一国的文化实力进而经济实力,甚至可以帮助一国走出暂时的低谷,重新迈向繁荣。

7

软实力不仅通过上述方式作用于硬实力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体现它、承载它的资源基础直接为硬实力的发展做出贡献。上文指出,文化产业和环保产业就是一国的软实力资源基础,同时,它们又是一国经济的组成部分。这两大产业的发展,不仅意味着软实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实际上,这类产业为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最直接的通道。

三、硬实力的发展为软实力要素的合理性、先进性提供证明。 在发展软实力时,硬实力也不能偏废。也就是说,硬实力也像软实力一样,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而作为价值的硬实力,起着衡量软实力的作用,构成一国软实力强弱的标志。之所以如此,正因为如前文指出的,软实力的提升为硬实力的发展创造条件,甚至构成作为硬实力主要构件之一的经济实力的发展情况的“文化前提”。具体说来,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否取决于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无形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因此,硬实力的强大证明了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资源的合理性或先进性,从而增强了这些资源的吸引力。20世纪初的中国,就是因为领略到了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以及这种军事实力与其制度之间的联系,才认识到西方制度与文化的先进性,从而产生了学习西方的宪政制度的想法和运动。倘若西方世界没有在军事、科技上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在世界舞台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那么,中国人很可能会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大梦里。

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的这种关系,为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共生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支持。无怪乎很多人会认为,对任何一个拥有雄厚硬实力的国家,理论家们总能“发现”他们同时也拥有强大的软实力,也就是说,这种“软实力”不过是学者们自己编织出来的。虽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是它至少肯定了两种实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软实力的提升未必与硬实力的发展相伴随。

并非任何一种形式的硬实力的发展都能为软实力要素提供合理性

8

或先进性的证明。例如,很多石油大国仅仅依靠扩大石油出口就能带来国家财富的迅猛增长——就像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那样。也就是说,这种增长并非依赖于该国文化、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他们并不能据以说明自身制度与政策的合理性,也丝毫不能增加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吸引力。另外,暴力机器的发展可能正好说明一国软实力的不足——正是软实力不足以创造良性的国际国内环境,才需要采取强制性手段来弥补。比如,缺乏公平,不合正义的社会制度会造成大量的犯罪事件,这时候,且不要说政府很可能缺乏制度创新的意愿或意志力,宁愿单纯以增加警力,施行严刑峻法的方式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即便他们能够认识到制度才是各种社会事件的罪魁祸首,但是由于制度的改善非朝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常常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而为了迅速改善社会状况,也会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在缓慢改善制度的同时提高警力。 实际上,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变的情况下,软实力也可以提高或者下降;甚至有时候硬实力的增强与软实力的削弱相伴随。经济落后的民族,是可能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更为先进、更为深邃的文化和思想的。这多少使得经济在它们面前失去了意义。正因为如此,几千年前产生的儒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国际政治中魅力依然。或许有人会说,儒家思想的吸引力,没有如今中国的大国地位做支持是不行的。但是,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路线拥有美国强大得多的实力支持,却成为千夫所指,甚至是作为其长期的盟友,拥有相近的价值观和制度的欧洲,也不买美国的账。这说明,理念的内容本身是有意义的,是影响其吸引力的。这些年,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在发展,然而,一场伊拉克战争却将美国的软实力“消耗殆尽”(约瑟夫〃奈语)。

不仅以不被人认可的方式运用硬实力会削弱一国的软实力,而且,即便是发展未获得支持的硬实力也会增加他人的担心甚至敌意。客观地说,对于中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发展所激发的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自身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即便“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别有用心,并不一定相信自己的说法,至少这种理论还有存在的土壤,

9

而中国就与这土壤的存在脱不了干系。多年来,中国没有及时向外宣传自己,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方针政策,尤其是在公共外交方面乏善可陈,以致很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只觉得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所谓恐惧源于不确定,这种对中国的无知就为培育他们的担忧提供了条件;再加上中国一直坚持一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担心就更甚一分。而且这种局面还会被国外的利益集团——典型的如军工体系——所利用,以民族主义的名义推波助澜。正是由于这种作用机制的存在,目前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外展示自己,才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产生显著的作用。

两种实力之间的这种关系也正好反驳了前文提到的那种观点——对任何一个拥有雄厚(硬)实力的国家,理论家们总能“发现”他们同时也拥有强大的软实力。这种观点暗示着一种错误的倾向,它似乎在告诫人们:不需要专门花费心思去提高所谓的“软实力”——姑且不谈它到底有没有价值,这玩意儿即便存在,也只是硬实力的副产品,会水涨船高,随着硬实力的提升而自动提升;硬实力强大了,就一切都有了。如前文所述,硬实力的强大确实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软实力的提升,然而,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并非是一对一的关系,硬实力的提升对于软实力的贡献是有限的。在硬实力一定的情况下,人们依然可以有意识地,甚至是专门地提升本国的软实力。这就为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辟了新的空间,赋予了新的、重大的意义,也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行动方案。 五、软实力具有战略意义,其价值在于营造有利的情势。 前文提到,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张胜军教授认为,软实力必须放在战略层次讨论才有意义。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约瑟夫〃奈明确指出:“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使其实力在别国看来是合法的,那么它在实现自己意志的时候就会较少受到抵抗。……如果它能够帮助支持那些鼓励其他国家按照主导国家所喜欢的方式采取或者限制自己行为之制度,那么它在讨价还价的情势中就可能没有必要过多地行使代价高昂的强制实力或者硬实力。”显而易见,软实力的这些功能都是战略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软实力在中国的实践之一――软实力概念(2)在线全文阅读。

软实力在中国的实践之一――软实力概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3937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