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意思是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能仿效旧法度。)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商鞅 “孝公”指哪国国君?秦国 (2)他的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
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秦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4)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秦王”指秦始皇或嬴政; “扫六合”是什么意思? 秦王赢政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六合”即天地四方之意。 (5)请列举“秦王”为捍卫“扫六合”的胜利果实而采取的措施两条。
一、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二、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三、思想文化上:1、统一文字 2、焚书坑儒四、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 孔子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它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材料三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
不用管”。
(1)材料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法家,儒家,道家
二、春秋时期, 齐国和晋国为什么能够称霸?
一、重用人才;二、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三、训练军队。 三、结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 请你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秦始皇功大于过。秦始皇赢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为加强统治,实行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进攻,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七年级历史上册1-13课材料分析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