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自我加压、提升标杆,几乎囊括了县级城市能得到的所有国家级荣誉,赢得了各级认可、各方赞誉,成为许多兄弟县市学习追赶的目标。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志存高远、顽强拼搏,宜兴人完全能走在别人前面,宜兴的发展一定能实现新的跨越。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路径。这五年,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与宜兴实际紧密结合,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成功闯出了一条具有宜兴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良性互动的格局,差别化考核、特色化发展的导向,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机制,政通人和的环境,构建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宜兴的空间、生态、人文优势充分彰显,转型发展的格局豁然开朗。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最管用、最具生命力、最符合宜兴实际的方法论,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开辟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境界。
三是必须始终确立正确鲜明的导向。五年来,我们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将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干事创业写在宜兴干部队伍的旗臶上;牢固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项决策政策之中,成为全市各级坚定的信仰、发展的指南;牢固树立鲜明的制度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规范从政行为,倡导社会公平;牢固树立鲜明的作风导向,以聚精会神谋发展、同心协力干事业的态度,凝聚人心、感召各方,全市上下心齐劲足、空前团结,各级领导干部情系事业、奋发有为,广大企业自觉转型、竞相发展,社会各界众志成城、真情奉献,陶都大地处处呈现出蓬蓬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实践证明,
6
正确鲜明的导向,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号令,是推进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的重要保证。
四是必须始终坚定执政为民的追求。五年来,我们始终满怀对人民群众的质朴情怀,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追求,把赢得百姓口碑作为最大的满足,以促进群众增收发展产业,以打造宜居家园建设城市,以创造绿色财富改善生态,让群众收入更多、生活更好、满意度更高,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的政绩更多地转化为民生的福祉,我们的工作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地与我们站在一起。实践证明,只有心中装着群众、凡事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才能筑牢我们的执政根基,才能凝聚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回首五年,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成绩,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创新型经济、服务经济支撑还不够有力;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人才资源总体还比较匮乏;对外开放的水平和程度还不够高,发展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重,公共服务效能亟待提高,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党的建设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积极面对、认真审视、切实解决。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宜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奠定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的
7
发展机遇更好,高铁时代扑面而来,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的流动更加自由,宜兴作为沪宁杭都市圈的中心节点城市,将迎来一个更加开放、更高平台、更大能级的发展新阶段。特别是经过“十一五”的探索实践,宜兴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路径日益清晰,为乘势赶超、后发先至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制胜的法宝,创造了最好的机遇。只要我们充分用好这些机遇,宜兴的前途不可限量。我们拥有的发展基础更实,持续攀升的综合实力,增强了我们争高胜强的豪迈底气;价值倍增的城市资源,积蓄了未来发展的无穷潜力;不断集聚的外部要素,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发展活力;日益提升的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正激发出宜兴人空前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正转化为宜兴人共建幸福家园的强大动力。我们承担的发展任务更重,在科学发展的更高阶段,我们要敢闯敢试、大胆实践,立志率先突破更好更快发展的一切瓶颈制约,在更大力度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时代前列,在更高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上走在时代前列,在更大幅度增进民生幸福上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承担的庄严使命和光荣职责。全市上下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实干,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率先走出一条富有宜兴特色、体现时代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今后五年宜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赶超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
8
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推动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致力把宜兴建设成为宁杭城市带上最强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最美的新兴中等城市、全国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6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2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0元。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十一五”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20%。
具体地说,就是要致力建设“四个城”:
——致力建设现代产业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格局全面形成,建成四大千亿级新兴产业基地,呼应长三角、辐射苏浙皖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全国性的绿色生态休闲运动基地,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致力建设生态宜居城。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群众对生态环境更加满意,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空气质量优良率等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建成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致力建设人文魅力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
9
扬,历史文化遗存得到全面保护,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中国陶都、东方水城”的魅力充分凸显,城市的人文素养世人称道,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跻身全国前列。
——致力建设和谐幸福城。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社会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人与人和谐相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过上更有质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
确立这样的目标,是宜兴新一轮发展的更高定位,也是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自觉肩负起这一时代重任,动员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确立加快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始终是宜兴第一位的任务,是实现现代化绕不过的门槛,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创造加速度,抓住一切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快上一批高质量项目,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提升发展质态,加快做强城市能级,致力在无锡地区勇站排头,在苏南第一集团军中赶超进位。特色发展是实现赶超的关键途径,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我们必须深度开发、高效利用宜兴的资源禀赋优势,做强产业、文化、生态和城市形态特色,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差别化、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和谐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对历史、对长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统筹推进
10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宜兴市党代会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