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完善工资指导线逐年增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切实提高一线职工收入,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更加注重优化收入结构,通过缩小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高收入群体,形成稳定的“橄榄型”收入结构。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基本保障体现公平、补充保障体现效率、充分保障依托市场”的原则,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一体化、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社保扩面工作,每年新增扩面1.5万人以上,到2015年,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在已有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四道保障线”基础上,完善各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帮扶救助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生活水平。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扩大经济适用房覆盖范围,努力使低收入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买得到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租得起公共租赁房,实现城乡保障性住房全覆盖。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五年计划”,着力改善老城区居住条件。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动各类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动局面,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名市,
21
确保宜兴教育始终保持全省领先。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建立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着力提高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社会化、多元化办医,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兴办专业化、特色化的民营医疗机构,形成互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积极探索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格局,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全民健身活动,让群众享受运动之乐。
六、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营造和谐发展新局面 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要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按照加强基层基础的要求,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与驻社区单位和物业管理机构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体系,增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把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引导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社会组织增强自我管理服务能力,不断
22
提升协同社会管理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完善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改进信访工作,使诉求表达渠道更畅通、接收更有效、行为更有序;完善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做到发现在早、行动在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有效化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事件做到出手快、控得住、处臵得好,确保事件不蔓延、事态不激化;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深化“平安宜兴”创建,扎实推进“技防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完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食品药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完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加强网络动态管理和网上舆情引导,牢牢掌握网络使用管理主动权。
夯实社会管理基石。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有序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高群众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水平。要深化“法治宜兴”建设,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管理加快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全市上下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是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法治秩序的守护者。要坚持依法行政,尤其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法律咨询、风险评估、社会公示等制度,防止因决策不当留下问题隐患、引发社会矛
23
盾。要坚持为民执法,对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公平正义的违法犯罪,坚决依法严惩、从重打击,使社会管理始终处于有序良治状态。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在新的起点上,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未来五年工作目标而共同奋斗,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要紧扣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凝聚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根本。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和党的各项规定,扎实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以创新的思维化解发展制约,激发创造活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不竭动力。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重要任务,整合阵地平台,创新学习理念,完善学习制度,促进党员干部知识能力转型提升。立足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创新政治教育、理论武装、宣传引导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提供思想保证。
2、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打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建设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事关宜兴发展大局,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24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选优配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树立重品行重公认、重基层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把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力度、实现科学发展有作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工作合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按照善谋全局、善抓发展、善待百姓、善带队伍的标准,选准用好“一把手”,把最优秀的干部选到用到最关键的岗位上。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为核心,着力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等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交流力度,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系统培养、择优使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一步激活干部队伍活力。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扎实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发挥好老同志作用。
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能力建设工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谋划全局、化解制约、创新发展的能力,增强抓好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促进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全面提升。
2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宜兴市党代会报告(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