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也就在这一年,他在阿德勒担任主编的《个体心理学国际期刊》上发表《心理治疗与世界观》一文。

1928至1929年,弗兰克尔在维也纳以及其他六个城市组织了面向未成年人的免费心理咨询中心,并为大学的精神病治疗中心效力。1930年,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晋升为助教。1933年,他接管了一家针对自杀妇女的精神治疗病房。到了1937年,弗兰克尔则自立门户,自己开业,从事神经病症和精神病的治疗。

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大展宏图的时候,纳粹的入侵打破了他生活的宁静。弗兰克尔和他的家人多少对这种不祥的朕兆有所预感。他的姐姐移民到了澳大利亚,而他和家人也正在积极筹措办理申请到美国的签证。

但是,就当签证被批准之后,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思想斗争当中。到了美国,他的事业可以在那片新大陆上得以继续开拓,并且他的父母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美国移民。但是,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他的职业良知却无法让他的灵魂承受放弃他的病人的痛苦。他说他做了一个梦:“是我经历最深层的梦。我梦见许多精神病患者排成队被带到毒气室去。一种来自心灵最深处的同情使我决定和他们在一起”[6]。

怀着凌乱的心情,他走进了维也纳市中心的圣·史蒂芬教堂。那里正在上演一场管风琴演奏会。在优美的乐声中,弗兰克尔默默地祈祷:“主呀,快给我启示吧!”回到家中,泪流满面的父亲将被摧毁的犹太教堂的一块大理石残片交给他。那是犹太圣训中的“给你的父亲和母亲带来荣誉”的第一个字母。在圣训的昭示下,弗兰克尔毅然放弃了移民美国的签证,留在了他热爱的祖国。

1942年,弗兰克尔与未婚妻举行了婚礼。同年9月,他和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纳粹逮捕,并被关押在波希米亚的一个集中营。他先后辗转四个集中营,被迫与家人分开,以至音信隔断。他的父亲不久就因为饥饿死于波希米亚。他的母亲和兄弟在1944年被纳粹残酷地杀害。而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则于纳粹投降前死于一个名叫伯根·拜尔森(Bergen-Belsen)的地方。

2、初入集中营

集中营活脱是人间的地狱。狭小的牢笼,横七竖八地躺着犯人,连翻身的地方都没有。恶劣的空气熏得人不愿张开鼻孔。他们还要忍受狱卒无礼的打骂,皮鞭随时会在他们身上落下。更可怕的是,身边不停地有人被投入焚烧炉。死亡,让他们根本无法感受到生存的希望。然而,求生的本能却驱使他们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集中营是生存斗争的“试验场”:“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多年来失去所有顾忌的囚徒

才能存活下来;为了生存,他们准备采用任何手段,包括诚实的和不诚实的手段,甚至暴力、偷窃出卖朋友”[7]。

在集中营,弗兰克尔凭着他灵敏的职业嗅觉观察着周围的人和事。他发现被关到集中营的囚犯对于集中营有三个明显的情绪反映期:初入集中营阶段、适应集中营阶段、释放之后阶段。

第一阶段的典型症状是惊恐。这是囚徒从生活的常态走向集中营的非常态的不适应的一种表现。在进入集中营之前,有许多人就已经有这种惊恐的表现了,因为他们知道,集中营意味着毒气室、焚烧炉和大屠杀。而押送过程中的所闻所睹更强化了他们的恐惧意识。不过所幸的是,人们还是竭力通过幽默的手段驱逐内心的恐惧。弗兰克尔也承认,这种悲剧性的乐观主义也使很多人逃离死亡的劫难。

面对随时来临的死亡(弗兰克尔后来说,集中营的生还比例不超过1:28),人有一种本能的反应,那就是死亡会光顾别人而不会光顾自己或者推迟光顾自己。这被弗兰克尔称之为“缓刑错觉”。此种想法虽属一厢情愿,但是,至少他们可以从中获得仅有的希望,从而能够增加生存的勇气。

刚到集中营,弗兰克尔就面临了他的第一次生死考验。所有的囚犯分成两行,在一名党卫军高级军官的面前进行重新分组。他一会儿叫这

个人到左,一会儿叫那个到右。轮到弗兰克尔的时候,他竭力地挺直自己的身躯。那名党卫军军官犹豫再三还是把他分到了右边。等到晚上的时候,弗兰克尔才在内行的人口中得知,分到左边的那百分之九十的人,已经迈向了天堂的不归路。弗兰克尔这才明白那名军官弹指一挥间,他的性命就有可能“灰飞烟灭”。

孤独使他希望能够寻觅到一个知心朋友。他尝试着向一个年老的囚犯表示友好。当他向那位老大哥讲述他那本后来名之为《医生与灵魂》的手稿的价值时,得到的回应却是:“一种露齿的笑慢慢地展现在他的脸上,起先是凄惨的,然后是逗乐的、嘲讽的、侮辱的,最后,他吼出了一个词来回答我的问题,一个常常出现于集中营囚徒词汇中的词:‘狗屁!’”。[8]在集中营那九死一生的环境中,活着就是幸运,其他则是多余。囚徒们很自然有这种想法。难怪弗兰克尔的举动遭到鄙夷。他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集中营中,囚犯们像赶鸭子一样被赶到一间屋子里剃发。所有的囚犯,所有的毛发被清除得一干二净。这个事件也引发了他对人生的深深感悟:“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只是我们赤裸裸的存在”。[9]世俗生活中的人,为名而忙,为利而争,为自身存在之外的东西叫劲。殊不知,以此却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也许,在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准确的认识。

进入集中营不久,弗兰克尔对人的适应程度感到异外的惊讶。很多人站在露天顶着凛冽的寒风,全身赤裸地淋浴却没有感冒;无法刷牙,而且严重缺乏维生素,胃口照样很好;冻伤的双手在肮脏不堪的土里干活,却从不化脓。一个个的奇迹,就是他那渊博的心理学知识也无法解释。从中,也使得他在理论上更加坚信人的自由意志的强大力量。

在第一阶段,囚犯们经历了太多的冷酷,太多的心灵摧残,自杀的念头自然会有的。弗兰克尔立下誓言:决不自杀。在集中营苟活的人微乎其微,自杀已无太大的意义。死亡不是逃避的对象,而是必须面对的对象。所以,在集中营中的人惊恐归惊恐,却不害怕死亡。囚犯们也在时间的绵延中摸索着生存之道。他的一个狱友煞有经验地对他说:“如果可能,最好每天修脸。即使有玻璃片来修??,或即使用你们仅余的面包来换取修脸机会,都大大值得。”[10]这位好心人竭力游说弗兰克尔避免“末世脸”。因为,一个人一旦脸色黯淡,形容憔悴,一副病怏怏的样子,那将意味着他已经不能够胜任苦力。对于纳粹而言,这样的人也就不具备任何存在的价值了。

3、适应集中营

几天之后,经过痛苦的适应,囚犯们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相对冷漠阶段。弗兰克尔又称其为“情绪死亡”阶段。囚犯们在集中营遭受莫名其妙的鞭打,渐渐地他们习以为常。“每个俘虏靠这种迟钝和麻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5)在线全文阅读。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的内容(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4451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