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惊天液压锤总厂布局设计
1.2 研究内容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工业设施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土木工程、建筑、电气、化工等多种专业。从工业工程的角度考察,设施规划由厂址选择与布置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建筑设计、公用工程设计及信息通信设计五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课程,设施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工厂设计着重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及物料搬运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个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利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相关知识对惊天液压锤公司总平面进行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对工厂物流、工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择优。运用物流设施与规划、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学、运筹学、物流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对该公司的总体布局进行设计、修正、评价 、择优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综合分析发掘液压锤加工过程及物料搬运系统构成,利用系统思想达到整体最优。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数据采集、计算、分析、整理成工艺流程图、从至表、搬运活动一览表等,用SLP方法对物流区总体布局设计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总体布局设计,进行需求计算,形成几个方案,最终运用相关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择优。
画出惊天公司厂区布局图、金加工车间布局图、液压锤主要五大部件图纸、液压锤生产工艺流程(工艺程序分析、物料型流程图、物流分析). 然后运用设施规划理论和方法对惊天液压锤公司物流区总体布局进行规划,改善物流区工厂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的效率,提高运营效率。
(1)到现场进行调研,了解物流区的现状,发掘存在的问题,收集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产品以及原材料的种类,数量,业务流程,辅助服务,时间等五大要素,工厂的现有布局情况,主要建筑物所占面积。对物流区的作业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各作业单位的功能。
(2)采用SLP方法对物流区布局进行规划,主要过程为确定工厂的作业单位划分,计算各作业单位间的物流量,进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形成综合相互关系图,考虑各作业单位所需面积和实际的可得到的面积,综合各种修正因素和限制条件提出几种布局方案。
(3)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布局方案进行评价,得出最佳方案。 (4)用工业工程思想方法指导实习过程
共 42 页 第1页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惊天液压锤总厂布局设计
下图为实习期间观察的液压锤原有工厂布局图
办公、休息、工具区走 道维修区涂料区下料区铆焊区装配车间金工区金工及检验区走 道 金加工车间布局图图1-1 金加工车间现有的布局图
金加工车间 管件车间 物流中心 热处理车间 总装测试车间 办公室 图1-2 液压锤总厂现有布局图
1.3 指导思想
1.3.1 设施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一个设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因此必须以设施系统自身的目标作为整个规划设计活动的中心。设施规划的目标是使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要确保规划的企业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不论是新设施的规划还是旧设施
共 42 页 第2页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惊天液压锤总厂布局设计
的再规划,典型的目标是:
(1) 简化加工过程。
(2) 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 (3) 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4) 缩短生产周期。 (5) 力求投资最低。
(6) 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符合职业卫生的条件。
上述目标相互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必须要用恰当的指标对每一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达到总体目标的最优化。
1.3.2 设施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现代设施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消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在时间上缩短生产周期,空间上减少占地,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入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
(2) 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规划设计的始终。因为生产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 运用系统的概念。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 (4) 重用人的因素,运用人机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并要考虑环境的条件,包括空间的大小、通道配置、色彩、照明、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对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5) 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替代、并行设计的过程。要先进行总体方案布置设计,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设计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对总体方案进行修正。
总之,设施规划与设计就是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对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使系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1.4
选题依据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课程,设施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工厂设计着重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及物料搬运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个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利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相关知识对惊天液压锤公司总平面进行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对工厂物流、工厂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择优。运用物流设施与规划、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学、运筹
共 42 页 第3页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惊天液压锤总厂布局设计
学、物流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对该公司的总体布局进行设计、修正、评价 、择优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综合分析发掘液压锤加工过程及物料搬运系统构成,利用系统思想达到整体最优。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数据采集、计算、分析、整理成工艺流程图、从至表、搬运活动一览表等,用SLP方法对物流区总体布局设计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总体布局设计,进行需求计算,形成几个方案,最终运用相关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择优。
(1)国外工作研究发展状况:
工作研究自十九世纪末被创立以来,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就有着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1976年美国工业工程杂志与博通公司联合对1500家企业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89%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英国应用工作研究的情况大体与美国相似,据1979年哈里斯对英国401家企业的调查,其中有84%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占应用工业工程各项技术的首位;1981年,路特(Reuter)对企业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美国90%以上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其中94.1%的企业应用方法研究,96.3%的企业应用作业测定,企业的生产率提高51%;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将工作研究作为工业工程首选技术,其为企业提高生产率达50%以上。
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作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进行流程分析、动作研究和时间标准制定与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工作研究技术已从最初的现场手工记录工作过程发展到可以借助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设备辅助纪录,一些研究机构还利用3D人体模型或机器人来进行动作轨迹的研究。工作研究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界面也日益人性化。大多数现代工作研究软件都支持Windows平台,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研究人员无需额外的培训,这是新一代工作研究软件的特点;网络化和分布式工作研究系统也成为了重要趋势;有的系统还配有便携手持终端采样系统,为亲临现场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国外的工作研究软件公司和机构非常多,其产品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各有特色。如:Interval Systems 公司的AccuStudy是一个运行在手持平板电脑,用来替代手写板和马表的动作时间研究软件系统,曾一度被称为“The biggest advancement in time study since the stopwatch”;Applied Computer Services Inc.公司的Business Pro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一系列工作研究模块的集合,包含流程记录和控制,作业测定,标准开发、评价和引用,MRP/ERP支持等,覆盖了作业数据开发和维护的各个方面;MTM协会开发的MTM-LINK系统是应用MTM方法,辅助工业工程师完成工作研究的系统。它主要用于作业标准时间的开发和作业标准数据库的维护。 从以上来看,在国外,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介入到工作研究各个应用领域。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已经成为工作研究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2)国内工作研究发展状况:
共 42 页 第4页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惊天液压锤总厂布局设计
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从1985年开始,机电行业部分企业推行了工作研究。根据10个企业,12条生产线试点统计,企业一次投入76万元,每年净增收入2815万元,劳动生产率提高16%-18%,投入效益比为1∶33。例如,北京机床电器公司运用工作研究,改造三条生产线,产量翻番,年新增产值1165万元,新增利税349万元;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推行MOD法,改进20个工序,仅投入9930元就使年增产值840万元,净增利税和节约材料费达363.56万元,投入效益比为1∶366;大连无线电十三厂应用工作研究,改进收录机装配线,效率从42.7%提高到83.78%,日产量翻一番,由102台提高到204台;上海金陵无线电厂应用工作研究,改造生产线,投入0.36万元,获经济效益81万元;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工作研究,一台容声电冰箱的生产节拍从48秒减少到36秒,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3万元。
冶金行业推行工作研究,也取得了类似效果。如鞍山钢铁公司在炼钢厂、机械厂、选矿厂等20个单位进行试点,通过推行方法研究,改进生产工艺,已取得5392.1万元的经济效益。
目前,工作研究在机械、电子、冶金、航天航空、轻工、化工、建筑等部门的应用已经起步,有的正在深入与普及。
然而,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应用尚不能和西方工业化国家同日而语。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作研究的实施,基本上还处于手工的和凭经验估计的状态,由人工进行测绘、记录、分析、评价和改进。这样形成的基础数据,其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和可靠性一般都比较差,很难为各种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我国,工作研究的发展和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标准化意识薄弱,工作研究不成体系
①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的工业体系,人们对效率、标准化的意识比较薄弱。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作业方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标准化,主要凭经验和个人意愿行事;作业方法的改进一般来源于工人自发进行的个人行为;仍然采用粗略的经验估算方法制定时间定额,时间定额标准很不统一等。这些状况导致企业基础数据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差,无法起到为企业上层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作用。
②工作研究技术处于手工状态,限制了工作研究的普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工程领域内的应用,必然要求提高方法研究和定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由于工作研究技术长期以来依赖于人的技能程度,作业方法设计一直由工作研究人员凭借其工作研究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设计各种作业流程并计算其相应工时定额。工作研究人员在设计作业方法和制定工时定额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思维决策、数据计算和繁复的文字处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枯燥繁琐的重复性工作方式逐渐暴露出人工设计的很多缺点:设计时间长,设计效率低;作业标准的一致性差;作业文件缺少定量分析,不能有效的指导生产过程。
共 42 页 第5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