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及全册教案
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
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课题的选择要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兼顾到有哪些学科的参与,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的研究价值是什么等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要求: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2、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5、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 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
1
活动安排:
周 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家乡风俗 走访民间艺人 奇妙的网络世界 巧用太阳能 商品包装上的标志 扎染 请勿吸烟 情系母校 杂技表演 爱翘鼻子的大象 森林医生——啄木鸟 电动小快艇 日晷 整理资料 活 动 内 容
2
1 家乡风俗
一、目的意义: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均有各地的乡土人情及民俗民风。
2、在实践中让学生养成“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实际判断正误、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准备工作:
1、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数据。 2、收集中华民族有关节日的风俗。 三、时间安排: 1~2周。 四、教学过程: 1、芝麻开门:
(1)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包括的类型也很多。
(2)让学生阅读王安石的《元日》,然后让学生说说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关于“春节”你们知道哪些风俗。通过这一活动把研究的主题引到“风俗”的话题上来。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中国有56个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是大同小异的,哪些风俗习惯是具有地方特色。
2、观察在线:
(1)引导学生对中秋节、元宵灯会和春节庙会尽情阐述。 (2)讲讲自己全家在过中秋节、元宵节和春节时的情景。
3
(3)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书上第三页的调查表格,从而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各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
3、点击问号:
(1)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书中的两幅图描绘的是什么情景,这样做对吗?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2)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解一些民族民风之后,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如何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
4、巧手作坊:
这一段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说一说”和“做一做”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各地的风俗,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5、携手共享:
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对各种风俗习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家乡的风俗习惯的资料,用小报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一活动,既能对学生进行家乡的教育,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收集资料的习惯。
4
2 走访民间艺人
一、目的意义: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品,而民间艺术品是民间艺人勤劳、智慧的艺术结晶。
2、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民间艺人精湛的艺术品位和辛勤劳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准备工作:
搜集中华民族有关民间艺术品和民间艺人的资料。 三、时间安排: 1~2周。 四、教学过程:
1、认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1)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而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是出自民间艺术家之手。
(2)欣赏一些民间艺术品,让学生说艺术品的名称,接着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民间艺术品(书上插图)。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有各种各样的
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及全册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