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史前美术

红山文化雕塑:新石器时代,五六千年前,在燕山以北大渡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文化。

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孕像,腹部隆起,性特征明确,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殖崇拜观念,是先民们祈求自身繁衍的一种象征;辽宁建平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了一些泥塑残块,可以辨认出有龙,鸟残躯以及人的腿、手、耳、乳房等残块,以其大小比例推断,其中最大的塑像可大真人的三倍,也有两倍于真人等大的作品,还有一些与真人头像等大的女神头像,塑像方圆脸,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颇具神秘感。这些塑像可能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反映了人类物质生产与自身生产的两大主题,有学者认为是生殖女神或丰收女神像。红山文化玉雕以圆雕居多,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玉龙,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历年发现不少红山文化玉龙,造型相似,短耳、圆目、平吻,身体蜷曲,呈c形。最精美的一件是碧玉龙,作品完整无缺,龙的造型呈蜷曲状,吻部前突。背上长鬣,玉质光洁润泽,轮廓简洁明快,雕工精美细腻。还有一些小玉鹰和玉龟也很别致。其中玉鹰造型多为正面,身体居中,双翼从侧展开,羽翅用浅浮雕或阴线表现,手法简洁概括,形象庄重威严。

良渚文化玉琮:良渚文化玉雕十分发达,作品丰富最具特色的器物就是玉琮。浙江余杭反山墓地出土的“琮

王”,是一件以浮雕和刻线为装饰的精美玉雕,扁方柱体,中有圆孔,整体造型内圆外方。器表有规律地雕刻着16组神兽复合图像,每组图像上部为一头戴羽冠的神,下面是双目圆睁、大鼻阔嘴的怪兽。器物造型周正,图像诡秘,层次分明,雕刻精细。对于玉琮的用途和功能,学术界仍存争议,有学者认为是祭祀用器。神兽图像具有族徽性质,可能是巫师御神兽形,图像具有沟通天地的象征意义。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

龙山文化黑陶: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特别发达,其代表作高足杯胎壁薄如蛋壳,器表黑亮光洁,造型优

美典雅。黑陶是指泥坯在入窑烧制的最后阶段,从要顶注水熄灭木炭,经烟熏渗碳后形成的陶器,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烧制工艺和器物造型上。

二、论述题

1.简述造型艺术的起源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形态。

造型艺术的起源涉及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美学、考古学、和艺术史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围绕这一研究学术界提出了诸如模仿说、表现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等多种理论学说。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在古希腊艺术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达芬奇,其局限性是不能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模仿和再现“?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是法国美学家维隆。其局限性是只看到现象为什么要表现情感却不能解释。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产生于19世纪,代表人物是爱德华·泰勒和弗雷德。它的缺陷在于容易引向认为人类处于较低精神能力,而忽略了进化历程中的人类智慧的闪耀和飞跃。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物是康德和斯宾塞。其局限性是很容易将艺术看得过低和简单化。劳动说:认为造型艺术的起源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劳动是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人类的劳动实践,其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尤其是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的实践,在审美发生和造型艺术起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长期的生劳动实践中,在实质工具的使用中逐渐认识到形式的规律,并由此发现其中美的因素。因此可以认为,作为工具的打制石器,既发轫了人工制品的端绪,也开启了造型艺术的先河,并成为当时美术最主要的表现形态。直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脱离了物质生产或实用目的的装饰物件和刻画制品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2.什么是彩陶?简析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色。

彩陶:指以天然矿物颜料在打磨光滑的泥坯上进行彩绘,经入窑烧制后,在橙红色器底上呈现出黑、红、白等装饰纹样的陶器。器表常见的装饰纹样有斜线纹、弧线纹、波折纹、三角纹等,以及少量的动植物纹样和人物图像。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其中以半坡类型彩陶和庙底沟类型彩陶最富特色

半坡类型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底和平底盆装饰图案绘于器表显眼部位或器物内部图案以黑彩为主最具特色的是变形鱼纹和人面鱼纹图案。鱼纹是半坡类型彩陶装饰最重要的母题,不仅体现了早期图绘艺术的构思理念和造型模式,而且还传达出了史前巫术、信仰方面的某些信息。庙底沟类型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纹样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者。装饰纹样有几何纹和动物纹,其中以曲线、圆点、弧边三角纹构成的花瓣最具特色。

马家窑:马家窑文化分为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四个类型。石岭下型彩陶有罐壶、瓶等,器形比较单纯。其装饰纹样主要有简化鸟纹、弧线纹等,构图疏朗,风格简洁明快,具有明显的庙底沟遗风。后面的三种类型出现了较大的器物。装饰纹样多以黑彩绘制。其共同特点是: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 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

三星堆铜塑: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青铜雕塑是目前所知重要的一批独立圆雕作品,其数量

之多,体量之大,水平之高,为历年罕见。这批雕塑共有几十件,包括人头像、人面具、神面具、立人像、跽坐人像、太阳形饰、神树等。人头像数量较多,造型或方或圆,大眼,宽鼻,阔嘴,神态威严。神面具则铸有柱状巨目和平伸的大耳,有的还有高高上卷的鼻子,造型怪诞,气势逼人。这批雕塑中还有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亦颇为壮观,人物大眼,大耳,直鼻,头戴高冠,身着左衽燕尾长衣,双手胎于胸前呈握物状,表情威严肃穆,有学者推测可能是祭司或某代蜀王像。此外更令人惊叹的是一株高近4米的巨型青铜神树,枝上挂有花蒂、果实和鸟。主干一侧倒立一条巨龙,龙身上装饰有短剑、手形饰和果叶。神树可能具有宇宙树或生命树的象征意义。

金沙石雕: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一批商至西周时期的小型石雕,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鳖等。其

中石雕人像10个,高度17—27厘米不等,均呈跪坐状,双手反绑,中分发式,脑后疏发辫。人物造型简介,风格诡异,似为殉葬的奴隶或战俘形象。石雕动物共18个,其中石虎8个,石蛇9个,石鳖一个。

楚漆木雕:①.楚漆木雕兴起于战国,以楚地最为发达。其中包括装饰性雕塑和独立圆雕两类。江陵望山1

号楚墓出土的彩漆透雕座屏是一件装饰性髹漆木雕,屏中采用透雕手法塑造了包括鹿、凤、雀、蟒、蛇、蛙等在内的51个动物形象。木雕地髹黑漆,然后用朱红、灰绿、金银等漆彩画,构造玲珑剔透,色彩丰富强烈。独立性圆雕有动物、佣和镇墓兽三类。②楚地所出木俑,有彩绘佣和着衣佣两类,大小不等,造型简括,手法洗练,整体感强。③.镇墓兽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色,江陵雨台山6号楚墓出土的一件彩漆木雕镇墓兽,连体双首,鹿角,口吐长蛇,造型怪诞,面目狞厉,极具威慑力。此外,2000年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一件彩漆木雕羽人,羽人立于一凤鸟头上,人首人躯,鸟喙鸟爪,身生羽翅,造型极为特别。这件作品的发现为建构上古羽人图像的谱系,探索神仙信仰的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

商甲古文:①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和西周的文字已初具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即用笔、结

体与章法。②.甲骨文又称卜辞,是商和西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其中商代甲骨文最具代表性。甲骨文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已具备汉代的基本构造法,其中象形字所占比例重大,也有指事、假借、形声、会意和转注字,对研究中国文字的发展极具价值。③甲骨文已经具备“六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早期书法艺术的代表。

西周金文:金文亦称钟鼎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始于商,盛于西周。西周金文涉及内容十分广

泛,有册命、赏赐、志功、征伐以及颂扬先祖功绩等,具有书史的性质。西周金文的风格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金文笔画有明显的波磔,线条粗细不等,章法渐趋齐整。中期出现更多长篇铭文,笔画均匀圆润,无明显波磔,布局更为完整。晚期是金文发展的高峰期,字体更为规范,也更为简化,呈现出多种风格。

二、论述题

1.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新石器时代出现纯铜制品,晚期出现青铜制品。夏代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采用合范法铸造,器形单调,工艺粗糙、器壁皆薄、造型简陋、素面无纹、作风简朴,带有明显的初创期特征。商代前期的青铜器器形明显增多器物器壁明显较薄,纹样以浅浮雕为主,多采用带状装饰,造型规整大方,纹饰简洁疏朗。商代后期以浅浮雕、高浮雕为装饰的器物以拟形器开始大量涌现,器壁明显增厚,兽面纹非常流行,云雷文、夔纹、龙纹、蝉纹等装饰纹样极为常见。并出现了简短的铭文。器物往往通体装饰,纹饰少则两层,多达数层,一般以线性云雷文作地,并附加扉棱,再于底纹上铸出浅浮雕或高浮雕主题纹样,纹饰繁缛瑰奇,造型庄重沉稳。西周青铜器与商代晚期类似,器物普遍使用高浮雕和凸起的扉棱,流行兽面纹、夔纹、鸟文、蚕纹、乳钉纹等,其中卷体夔纹最富特色,部分器物上开始出现长篇铭文。器物造型凝重结实,纹饰繁缛华丽。西周中晚期,器物造型和装饰风格趋向简朴,兽面纹几乎淘汰,流行回首状夔纹、大风鸟文、分尾凤鸟纹、重环纹、波带问、瓦纹、等纹样。其中凤鸟纹最具时代特色,铸有长篇铭文的器物非常流行。青铜器造型凝重,纹饰精练,诡谲之气锐减,爽朗之风剧增。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兽面纹基本绝迹代之以蟠螭纹,垂叶纹以及画像装饰。此期青铜器造型轻巧,装饰富丽,风格明快。春秋晚期的画像青铜器以具象图形展现了燕乐、祭祀、攻战、狩猎、采桑、建筑等内容,画面清新流畅,起伏时代特色。 2.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及象征意义。

社会功能:礼器就是体现礼治的器物,在先秦有着重要的地位。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祀工具,永久放于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祭器又被当成重器。礼器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

象征意义:礼治的核心是通过尊崇王权和明辨等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秩序。因而青铜器也就成为了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的标志和具体象征。 3.简析楚帛画的性质、造型特点与艺术成就。

楚帛画是战国数术性质的佚书。造型特点:人物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呈正侧面姿势,人物面部描绘具体,男子威武潇洒,女子端庄虔诚,显示出对象的年龄的情态。人物的服饰,龙的造型仍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艺术成就:作品的丝帛质地用毛笔绘制,以墨线立骨,平涂施色并略加渲染,显现出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都体现了墓主升天的主题。 第三章:秦汉美术

汉代陶俑:西汉陶俑:题材相对比较单纯,主要有士卒俑、侍从俑、歌舞俑、大规模的兵马俑从葬之风仍

然很盛。陶俑深受南楚艺术影响,造型上注重大貌,不拘泥于细节,。总体风格与战国楚俑一脉相承。1984年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陪葬出土的兵马俑,造型纤秀,楚风甚浓。东汉陶俑:东汉陶俑非常丰富,表现领域广泛,造型活泼生动。其中四川汉墓陶俑最为特色,有农夫俑,庖厨俑,乐舞俑,哺乳俑等。

摇钱树:摇钱树是四川及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丧葬冥器具有神话学中通天树和生命树的双重象征性,不仅

是墓主升仙的凭借,也是墓主人财富的源泉。东汉墓出土的青铜摇钱树,树叶均为青铜透雕。彭山双江汉墓出土的摇钱树青铜透雕叶片铸有钱币、朱雀、女娲、西王母、仙鹿、玉兔、仙人骑鹿、牛郎织女等图像甚为丰富。

贮贝器:贮贝器是滇文化特有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贮贝器上有群牛、祭祀、纳贡、

战争、纺织等内容的小型群雕。石寨山出土的一件祭祀贮贝器,器盖上铸有127人,两面铜鼓和一栋干栏式建筑,图像展现了古滇国的某种祭祀场面。

汉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绘画性雕刻。

目前所见汉画像砖主要出自墓室,分为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画像的形式有阴刻线、阳刻线、凸起平面雕、浅浮雕几类。河南、四川是汉画像砖的分布集中地区,两地出土的画像砖数量巨大,特色鲜明,其中四川画像砖的水平和成就最高。

汉碑:汉代的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书为主。“汉碑”流传至今者甚多,其风格异彩纷呈。重要碑刻有《乙瑛碑》、

《华山石碑》、《史晨碑》、《熹平时经》、《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等。《乙瑛碑》是汉

隶成熟期的代表作。《张迁碑》以雄强古朴取胜。《石门颂》为摩崖石刻,其笔随崖走,结构纵横跌宕,用笔挥洒自如,为自然天成之妙笔。

博山炉;博山炉是中国汉、晋时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为青铜器,汉代的博山铜炉很有特色,炉盖通

常被铸成参差错落、重叠起伏的山峦状,其间还点缀有云气、珍禽、瑞兽、仙人等。河北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圈足柱上雕出三条出水腾龙,龙首上昂成托炉盘。盘和盖造成云气缭绕的山峦,峰峦间见有虎、豹、猪、猿、草木以及狩猎景致。炉通体错金,造型美观,工艺精湛。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出土的西汉鎏金银竹节博山炉,高58厘米,造型奇秀别致,装饰富丽堂皇,为汉代博山炉之珍品。

汉长安城:汉长安城及其附属建筑体现了汉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汉长安城建于汉高祖五年,后不多扩

展,全城面积达36平方公里。城内分五个殿区,即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此外,还有武库、宅邸、闾里、作坊、贾市等。未央宫是城内最主要的宫殿群,占地5平方公里,四面各一门,东门和北门外树阙,宫内有10多个殿堂。前殿居中,台基长约350米,宽约200米,北面最高的地方有15米左右。武帝时扩充了位于城南的上林苑,使其成为汉代皇家园林。新莽时又于城的南郊增设了明堂、辟雍、灵台等礼制建筑。其城市大体结构和重要建筑的布局趋向规整与对称,同时也兼顾到了居住功能。

汉瓦当:汉瓦当主要是圆瓦当,有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两类。图案瓦当上常见有几何纹、云纹、葵纹、兽

面纹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文字瓦当所饰文字包括吉祥语、纪念性文字、宫苑仓廪名,常见者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长生无极”、“汉并天下”、“单于和亲”、“上林”、“甘泉”、“仓”等。

二、论述题

1.简述秦始皇陵园大型雕塑的艺术风格及思想内涵。

①大型雕塑指的是秦始皇兵马俑。②其风格是俑群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憾人,主题鲜明,,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所向披靡的气概,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等大或略大,造型高度写实,形象逼真具体。俑的全身刻画均一丝不苟,力求与实物一致,散发着浓郁的自然主义作风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威武刚毅。陶马具象写实昂首挺胸,体态矫健剽悍。造型庄重,仪态肃穆。③内涵丰富如同一个虚拟的地下皇朝,其布局完全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2.试述霍去病墓石雕的雕造手法、艺术风格及思想性。

①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马踏匈奴为典型的纪念性雕塑,似与神仙信仰有关。②全部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手法,集圆雕、浮雕、线刻与一体。作品注重整体,人物、动物肢体均不作镂空处理,而是以浮雕或线刻表现。作品充满体量感和力度感,风格厚重沉稳、质朴大气。战马昂首屹立,庄重威严,充满自信和高傲,匈奴将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副惊惧惶恐,狼狈不堪之像。③通过胜败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雕塑造型伟岸、内涵丰富,堪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之作。

3.试分析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图像理路及内在观念。

①帛画覆盖于内棺棺盖表面,呈“T”形,画面以墓主人和各种极具象征意义的神灵为母题,自下而上营造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四个虚拟空间,通过灵魂复苏,宗庙祭享,乘龙飞天,天使接引等一系列过场,展现了墓主人从死到成仙不死的,直至其灵魂进入太一天庭,最终回归“道”,即“一”为代表的宇宙自然之本体的全部过程。帛画保存完好,画面构图饱满,布局对称,线条刚劲,设色沉着。人物造型秉承战国样式,表现为侧面或正侧面,但装饰气息明显减弱。墓主人雍容华贵,体貌特征明确,初步具备了肖像画的特征,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堪称汉画经典。②凸显引魂升天的主题,并传达出永生的丧葬信仰。 4.举例分析汉墓壁画图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

①西汉前期梁王墓壁画装饰性很强,与马王堆帛画的传承关系非常明确。②西汉后期洛阳壁画基本脱去了装饰意味,画面自由奔放,线角舒展灵动,图像的基本要素及其在墓内的布局渐形成范式,并且日渐定型。洛阳烧沟61号汉墓,运用了绘画透雕加彩绘,高浮雕加彩绘等表现手法,风格粗狂酣畅,气氛热烈,富于

感染力。③新莽至东汉前期的墓室壁画墓室结构除平脊斜坡和券供外,开始出现穹隆顶,穹顶全景式画面新现。阴阳五行、灵魂升天、镇墓辟邪仍是画面的主题图像。反应墓主升天的丧葬信仰。④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的中心从对神的描绘转向对人的表现,规模宏大的车马出行、景象壮观的仕宦经历成为壁画重点内容。⑤同时庄园府邸、农牧生产等题材大量涌现。壁画内容往往超越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和身份,表现了其在另一个世界的理想生活。壁画多采用长卷式、分层、分栏式、全景式布局,结构严谨,场面宏大。 5.简述汉画像石的类别、雕刻技法、分区及区域特点。 类别:画像石墓、画像石祠堂、画像石阙、画像石棺椁

技法: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雕加阴线刻、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

分区:a、山东、苏北区,可扩大至皖北、冀东甚至郑州附近 b、豫南区,可辖及鄂北 c、陕北、晋西北区 d、四川区,可延至滇东北 此外浙江、重庆、天津也见零散遗存。

特点:a、画像内容涉及家居生活生产劳动自然天象等画面或分格分栏,或满铺布阵,构图繁复,布局严谨,刀法细腻,造型工整,线条流畅,风格既有凝重典雅的又不乏粗狂奔放的。画像石墓与画像石祠是这一地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汉画像石遗存 b、豫南区以南阳为中心,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日月星象和天文神话图像画像,绝大部分都是浅浮雕,构图疏朗,装饰简洁,主题突出,手法洗练,风格粗狂。 c、大部分作品采用减地平雕少数使用减地平雕加阴刻或墨线勾描的手法。构图简练概括,画面干净利落,物象轮廓清晰,犹如剪影效果,风格质朴清新。 d、最具特色的是表现神仙世界与阴阳主神的画像石。多采用浅浮雕和高浮雕的手法,画面装饰纹样不多,细部处理很少,构图简练,刀法粗放,造型古拙。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高句丽壁画墓:①高句丽壁画墓集中分布在吉林集安和朝鲜半岛西部,两地皆有大量遗存。此外,辽宁亦

见个别墓葬。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主要是封土叠涩顶石室墓,其年代跨度为4世纪中期至6世纪中期。早期壁画墓的年代约为4世纪中期至5世纪早期,代表性墓葬有洞沟舞踊墓、角抵墓等。舞踊墓主室四壁绘有宾主宴饮、庖厨、舞蹈、狩猎、侍女、骑士等图像。叠涩石上绘有日月星宿、仙人驾鹤、伎乐飞仙、莲花以及龙、朱雀、麒麟、人面鸟等各种神禽异兽。角抵墓壁画与舞踊墓类似,其中角抵图特别鲜明。中期壁画墓的年代约为5世纪中期至6世纪早期,代表性墓葬有洞沟三室墓、长川1号墓等。壁画内容和布局大体沿袭早期,但日月星宿图像明显减少新出现了托梁力士、绞龙等图像。②高句丽壁画墓深受辽东汉晋壁画墓的影响,并与辽西三燕壁画墓存在一定关系,同时还受益于南北朝文化的熏陶。其壁画既蕴含着丰富的汉文化因素,又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北魏漆画:① 目前出土的北朝漆画主要是北魏前期作品,重要者有山西大同石家寨太和八年司马金龙墓

屏风漆画、大同湖东北魏墓漆棺画残块、宁夏固原雷祖庙北魏墓漆棺画。此外,大同智家堡北魏墓还出土有木棺彩画残块。② 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有5幅保存较好。人物造型采用铁线描,线条紧劲连绵,设色以平涂为主,并兼浓淡渲染,色彩浓丽,具有一定装饰效果。其风格样式与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颇为相似,带有明显的东晋南朝绘画特征。③ 固原雷祖庙漆棺通体彩绘,棺盖上绘天河、东王父、西王母、奇珍异兽、缠枝卷草图案等。头挡绘墓主宴饮图。两侧板分三层,上层绘孝子故事,并附榜题,中层绘联珠龟背图案和窗棂人物,下层绘狩猎图。画中主要题材取自汉文化,而人物服饰、坐姿皆为鲜卑式,联珠龟背纹、卷草纹则具典型中亚特征,画面充分展现了北魏时代区域文化交融与互动的姿势。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出身士族,曾投奔大司马恒温、荆州

都督殷仲堪及恒温之子恒玄门下,晚年任散骑常侍。其精通诗文书画,性格痴黠各半,时称“三绝”,季画绝、才绝、痴绝。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尤其注重眼睛的刻画。传为顾恺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秀骨清像:形容南朝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一般多指所绘宗教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面目清秀,棱

角分明的艺术特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称南朝画家陆探微说:“陆公参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美术史在线全文阅读。

美术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5838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