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越共总书记黎笋(1907--1986年)病逝,同年12月越共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阮文灵(1915--1998 )为党中央总书记.大会对黎笋当政时期的经济工作进行了严肃反省和批判,分析了思想原因,提出了今后革命的两大战略任务: 第一,\继续建设和保卫祖国\
第二,\首要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为此,大会确定了六大改革措施:
(1),投资结构进行调整,集中抓好粮食,日用消费品,出口产品三项生产;
(2),降低经济增长指标,1990年以前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6--7%; (3),发挥多种成分经济结构的作用,允许非公有经济形式存在并适当发展; (4),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分级管理制;
(5),有效地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扩大商品流通,调整价格政策和分配制度.越共六大后,调整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越南的经济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四),越南的社会主义改革内容 1,越南经济革新路线
(1),提出初级阶段概念,1991年越共七大提出越南今后15--20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坚持改革开放,推行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争取10年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2),经济模式:越南实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国家管理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
(3),革新内容:
①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制;; ②国营企业自负盈亏; ③市场价格基本放开;
④基本完成由双轨制向单轨制的过渡. 2,越南政治革新路线
(1),坚持五项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多党制,多元化,强调搞社会主义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五项原则是指:
①坚持社会主义目标;
②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 ③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领导; ④坚持社会主义民主;
⑤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
(2),把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和组织整顿作为越共的首要任务. 重点抓两项工作:
一是明确提出要革新党,以确保党的领导地位;
二是着手调整领导班子,清除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宗派主义,提拔革新干部. (3),逐步完善法制建设,实现党领导的民为,民治,民享的法治国家.
(4),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调发挥知识分子作用,争取团结宗教界,海外人士.
(5),实行精兵简政,党政机关干部由20万减为13万,党中央机关由18个减为12个,政 府部门由44个合并为26个,司(局)减少了40%.
(6),外交上,推行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关系,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1. 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分析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全新思维方式 P155
首先,时代主题之所以能够作为问题提出来,在思维方式中包含了实施判断和价值判断 的统一.
其次,在对时代主题进行概括时,思维方式中包含了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时代课题相互 关系的把握.
再次,时代主题新判断的形成中,还蕴涵了对经济,政治,战争和革命之间相互关系的 思维方式的调整.
邓小平在形成时代主题判断时所蕴涵的思维法,对我们观察今天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的 新走向,理性的把握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确立经济,政治和 文化的发展战略以及外交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判断的结论是什么 P159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就是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 所做出的新的判断.
3. 邓小平怎样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其基本含义是什么 P164
邓小平在十多年思考的基础上,言简意赅的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本质即事物存在的依据.因此,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其次,邓小平一贯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因此,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中没有直接提到公有制,就意味着公有制可有可无,甚至可以搞私有化,这至少是一种误解. 再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揭示了本质实现的动态性,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开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 邓小平提出的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P16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的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体现.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四项基本原则的作用:①保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保证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③保 证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
3,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5. 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P167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代表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十三大以来的实践经验 和理论发展作了新的总结,将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作了展开,把
它具体化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就是对基本路线所确定的 富强,民主,文明的发展目标的具体化.而三个方面的基本政策,要解决的是如何达到 三各方面的目标的问题,它实际上就是基本路线所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 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这一基本纲领的制定,丰富和发展了 邓小平理论.
在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方面,江泽民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指 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问明\他还提出 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1.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在统一性的依据是什么 P183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非水火不相容,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主要的依据有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式; 第二,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一致性; 第三, 社会主义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
第四,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要求发展到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新阶段,而社会主义公有制 又要求市场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两者具 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性.
2.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外在矛盾表现在哪里 P186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外在矛盾,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与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之间,也存在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间. 第一, 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要求的矛盾.
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社会生产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需要;
其次,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社会生产有计划按比例的协调发展,以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再次,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社会公正,劳动平等;
最后,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提供精神文明的程度,但是,市场经济常常在这方面失灵.
第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矛盾.
首先,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在法律上和经济上成为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成为 市场的经营主体;
其次,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产权明晰; 再次,市场经济要求健全的竞争机制; 最后,市场经济要求完善的利益机制;
综上所述,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要求的对立,以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对立.
3. 江泽民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尤其是经济理论创新表现在哪里 P188 其一,我国现在的所有制结构仍然不合理,需要调整和完善; 其二,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概念;
其三,公有制应当包括更大的范围,不仅包括我们传统的认识中所认定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部分,还包括混合所有制当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其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针对全国而言,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其五,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 其六,把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分开;
其七,非公有制经济已经不仅仅是补充,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八,依法对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监督和管理.
4. 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创新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P189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创新,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
第一, 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第二,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天然具有独立市
场主体的性质,具有进行市场交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利条件,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与不同生产力水平的部门和行业相联系;
第三, 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经过这样的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将呈现出以多种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
5. 何以说明我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P188-194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创新: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首先,选择什么样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换句话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必须摒弃.
其次,股份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再次,我国目前出现的股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形式,要提倡和鼓励. 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新突破: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马列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的新突破.
6. 所谓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里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 挑战及机遇 P195-198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货物,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P195
①经济全球化的首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
②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跨国公司生产与经营的全球化; ③经济全球化的集中表现是金融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 P196 ①原有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的经济优势 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优势;
⑤面临周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正在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⑥就国内而言,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实现形式,人口与生态环境也是一系列挑战. 3,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P198
第一,经济全球化实现了有限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国有效地利用国内外 的各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为此,我国的战略选择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科学社会主义缩减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