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易找拆模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下面附拆除模板时混凝土所必须达到的强度:
结构名称 结构跨度(m) ≤2 板 >2,≤8 >8 梁 >8 悬臂构件 — 100 100 ≤8 达到混凝土标准强度的百分比(%) 50 75 100 75 ④侧模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拆模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⑤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时,应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
⑥拆模时在拆模区域设置警戒线,设专人警戒。直到模板拆除完毕,并将模板、配件、支架运走,经检查无安全隐患时方可撤警。
⑦拆模时一次性拆除干净,禁止将一时难拆模板保留,尤其是悬空模板一定要拆除干净。
⑧拆下的模板、配件严禁抛扔,要有人传递,定点堆放,且堆放整齐,堆放地点不能临边。及时清理模板上的混凝土渣,刷隔离剂。所有损坏的模板要及时修理。
⑨高空拆模时,应正确系好安全带。 (2)、钢筋工程 a、钢筋的检验
钢筋进场时现场材料员要检验钢筋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量,钢筋进现场后,现场试验员根据规范要求立即做钢筋复试工作,钢筋复试通过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送报验单,方能批准使用。
b、钢筋加工与堆放
①在现场设加钢筋加工场2个,加工场设置对焊机、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等做钢筋的加工工作,其它铺助小型设备若干。钢筋运至现场后按规格、品种和出厂批次分类码放,并挂牌加以区分,然后在加工场加工,加工好后再运至施工部位进行安装。
21
②直径d≥20mm纵向受力钢筋,现场接头使用机械连接,直径<20mm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氧气压力焊和绑扎接头。
③钢筋调直:成盘和弯曲的钢筋应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无局部曲折。不得使用火焰加热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④钢筋截断和弯折:根据图纸所示形状、截面尺寸弯折钢筋。钢筋的截断弯折应由合格的工人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备来完成。
⑤钢筋配筋工作由负责土建施工的专职配筋人员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设计要求执行。结构中所有不大于300mm的洞口,全部在配筋时,按照洞口配筋原则全部留置出来,不允许出现现场割筋留洞的现象出现。
⑥钢筋要堆放在指定的场地内,钢筋堆放要进行挂牌标识,标识要注明使用部位、规格、数量、尺寸等内容。钢筋标识牌要统一一致。钢筋要分类进行堆放,如直条钢筋堆放在一起,箍筋堆放在一起。钢筋下面要用垫木或专用型钢支架架空,防止钢筋浸在水中生锈。
c、钢筋定位与间距控制
①顶板钢筋采用弹线的方法控制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采用大理石或砼垫块。
②墙体、暗柱插筋定位采用定距框保证墙柱主筋间距位置准确,墙、柱钢筋保护层采用砼专用垫块。根据垫层上所放的线和特别的标记以及边模上的轴线,来控制墙、柱插筋,插筋根部应绑扎牢固,上部用钢管固定。必要时附加一根钢筋来控制墙插筋。
③楼板内上下层钢筋用Φ8mm钢筋马凳控制位置,数量每平方米不少于两个。
④墙内双排筋的间距用S钩控制,其分布应为600mm×600mm有1根,墙顶钢筋用预制的砂浆垫块固定双排筋保护层(每200m一个)。
⑤暗柱钢筋定位措施:采用定位卡在浇筑混凝土前将定位卡套住柱筋顶端,用绑扣将柱筋紧靠在定位卡上,控制钢筋间距位置,下部用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
d、钢筋保护层控制
22
钢筋保护层尺寸控制是否准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施工质量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本工程钢筋保护层控制可采取下列办法进行控制:
①采取砼专用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块分为板、墙两种,根据不同钢筋直径采用,可以保证尺寸完全统一且控制在保护层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
②墙体侧面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砂浆垫块,墙体结构放在外侧的水平钢筋上,梁结构放在箍筋上。
③楼板底面使用砂浆垫块,砼垫块可以根据钢筋规格做成凹槽,使垫块和钢筋更好地联合在一起,保证不偏移和移位。
e、钢筋锚固、接头要求
1)、钢筋连接尽可能按图上所标的长度进行,如果需要在图纸上所示的位置以外的任何地方设置钢筋接头,则应在安装钢筋前,提出绘有每个接头位置的施工详图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批。纵向钢筋锚固要求按照施工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并根据图纸要求。
2)、应避免在结构的最大应力处设置接头,尽可能使接头交错排列使钢筋强度充分发挥,而不致于超过允许的单位粘结应力。钢筋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d区段范围内,同一截面允许的连接接头不超过总根数的50%。
3)、预留洞、加强筋和钢筋的锚固:根据图纸的要求设置预留洞口等处的加强筋、加设措施筋焊接固定,防止混凝土浇筑时移位。
4)、钢筋直径≥20mm纵向的钢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接头位置:下部钢筋在支座附近接头;上部钢筋应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接头。钢筋直径的35d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同一根钢筋在接头中心长度内不得有两个接头,同一截面内受拉区不超过50%。
5)、墙体钢筋采用绑扎接头,底部加强区焊接。 6)、板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7)、钢筋机械直螺纹连接接头
①钢筋直螺纹连接先在地面上进行钢筋套丝,套管保护,然后钢筋运至施工部位时用扳手拧紧。
②保证在同一截面不大于50%接头。然后采用直螺纹进行钢筋连接。 ③每层暗柱纵筋均采用直螺纹连接。钢筋提前在下面套丝、丝扣保护及检查。连接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并检查连接钢筋端部是否变形,丝扣是否
23
损坏。如变形或损坏不得使用。
④接时用扳手拧紧至施工规范要求即可。
f、钢筋绑扎按规范要求及图纸要求进行。连梁的箍筋必须呈封闭型,开口处设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所有的墙及楼板的纵横向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全部扎牢。
g、板中主筋遇边长≤200mm的洞口不截断绕行,当1000mm>洞>200mm时洞边要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在配筋时按照洞口配筋原则全部留置出来,不允许出现现场割筋留洞的现象出现。
h、箍筋要求及抗震要求: 注意箍筋的加密区的位置、长度、箍筋间距、箍筋弯钩长度、平直长度以及支座内应有一道箍筋。
i、钢筋绑扎质量要求: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和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其尺寸偏差,尤其是主筋保护层,锚固长度,接头数量和构造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必须严格按标准施工。
(3)、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a、对商品混凝土的要求:预购商品砼时,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的浇筑条件,以书面形式向厂家依次提出上述混凝土的标号、数量、坍落度、外加剂的种类及掺量等要求,同时还应提出混凝土的供应强度(每小时所供应的量)、初凝与终凝时间、入模温度等要求。
应在混凝土进场前,根据施工单位的需用计划和施工技术要求,提供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试验单及水泥、外加剂的出厂合格证,并按规范规定的组数,提供商品混凝土试块的试压报告单和抗渗试验报告。
b、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从商品混凝土厂家到现场采用砼搅拌车运输。
①要根据从商品混凝土厂家到现场的运距,确定砼搅拌车的数量,要保证混凝土及时到位。
②砼搅拌车运行时筒体不停转、不随意加水。混凝土送到浇筑地点后,如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和物进行二次搅拌,同时应检测其坍落度,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2-16cm,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
24
标准的规定。
③在风雨或暴热天气时运输混凝土,罐车上应加遮盖,以防进水或水分蒸发。
④在现场采取设汽车泵,输送混凝土。 c、混凝土的浇筑
1)、为了加快浇筑速度,不使之产生施工缝,浇筑时采用连续不断地浇筑施工并一次浇筑至设计厚度。
2)、在浇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技术组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向施工队进行方案技术交底。浇筑前责任施工员组织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检查机具、材料准备,保证水电的供应,要掌握天气季节的变化情况,检查模板、钢筋、预留洞等的预检和隐蔽项目。检查安全设施、劳动力配备是否妥当,能否满足浇筑速度的要求。
3)、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仔细做好以下工作:清洗运送混凝土的设备;清除模板内的所有沉积物;清除钢筋上的油渍、泥或已凝固的混凝土。
4)、浇筑前检查钢筋、模板、预埋件及预留洞是否符合要求。模板内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存在,用水冲洗模板表面及砼接搓表面并不得积水。
5)、混凝土泵送时,应有统一指挥和调度,保证顺利施工。 6)、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见下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C30 气 温 ≤25°C 210min 180min >25°C 180min 150min 7)、浇筑时应选择合理的浇筑顺序,总的原则是:由远及近;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先柱墙,后梁、板;先梁后板。对梁、柱、墙钢筋密集处要边下料边振捣。
8)、浇筑竖向墙时,布料出口离模板内侧不应小于50mm,不得向模板内侧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浇筑板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垂直于模板布料。
9)、浇筑混凝土时,用振捣器进行振捣。混凝土应由受过训练、有经验
2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创 杯 方 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