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光复大汉天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好屈辱在曹操的军营中种菜,他的这一短暂停留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因为他保存了实力,才有后来的东山再起。这种停留就是智者的选择!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人在工作之后,又感到自己的知识跟不上发展,于是又去进修,这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停留,但是这种停留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而做的短暂歇息,更是为了今后发展得更快而做的短暂停留。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是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前进,就要必须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停顿就是免不了的,从这里来说,停顿就是调整,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我们知道,屈原、李白、杜甫这些文人墨客都曾在自己的人生中停顿过,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自己追求的理想,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 人生是走还是停?走就会遇到困难,停就会使困难消失。但是没有走又何来停,没有停又何来的新路可走?
累了,可以试着停一停。许多人便是因为忽略了“停”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向前毫不停息地走,而错过了许多亮丽的风景,也让自己不知觉地将短暂却珍贵的一生耗费在一个看不到出路的雾路上。在人的一生中,走与停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是机器,无法无休止日夜不停地运作。而“停”恰好给了我们一个休息的机会。回头看吧,这一路来,脚印是否是直线,而每个必跨的障碍你是否把它给忽略了,然后再精力充沛地继续上路。
“停”可以使我们找准在人生舞台上的定点,而未必会成为龟兔赛跑中那只好高骛远的兔子。或许我们不是伟人名士,但只要“走一走,停一停”,又何必要去在意高低卑贱呢?燕雀之飞,不过蓬蒿之间,又怎及鲲鹏扶摇万里之上?野狗之生,不过寻食觅餐,又怎及虎啸平原之威?可是,它们却在“走与停”的历练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世间之物,都有它们自己的那方土,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又何必向往着成为涅而生的凤凰呢?在这一路的走走停停,它们依旧可以很快乐,夫复何求?我们要前进,所以我们要走,而我们的停歇,正是为了我们在今后的路上更好的走下去。
当受到皇帝的忽视,李白受不住冷落和约束,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于是,“停”让他度过了“举杯邀明月”的一生,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诗篇。陶潜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他心明如镜,又岂会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或命中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五。“停“让陶潜此后一生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度过。人们只看到了花开时的灿烂,却忽略了种子冲破泥土时奋斗的泪水和汗水。
我们找到了方向。却不有正确的方式去走上成功之路。所以,在迷茫困扰时,请停停吧,两点之间,并非只有直线最短。停下来看看前方是否有越不过的大山,跨不过的大海。
有时候,曲线的到达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之中的“停”则是直线与曲线的交点,是成功与失败的转折点。“停”让我们回望过去,休整现在,思索未来,让生活演绎地更为精彩。
传说中有一种鸟,一生都在飞翔,从不落地休息,它落地的时候就是死亡的时候。其实人就如同这种鸟,一生都走在路上,不能停止。
李春燕就是这样一只辛勤的鸟,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一个瘦弱的身影在乡间奔走,她用自己那双赤脚丈量十里八乡的蜿蜒小径,步步都踩出她的热情,提着的竹篮子就是她行医的工具,田垄间就是她的紧急病房,简陋彰显的是她的意志,那间四壁透风的竹楼不仅是她的家,更是苗乡百姓的家。一个女子,她用自己那并不宽厚的肩膀,担负起苗家的健康,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如此坚毅,不曾想过要停下来。
停止与休息不同,休息是喘息的机会,而停止是放弃的懦弱;休息是为了更好的行走,而停止是止步不前。“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可见,走是一种精神,停止是要跨过的阻碍。
走已成为一种经历,千帆过尽,风景看透,寻到的是内心的追求。舍弃无知的虚荣,为着更多的人走,停止似乎没有了必要。走已成为一种本能,那遥远的方向是双脚不自觉的追求;心所系的地方,是最终的目标,还会停下来吗?行走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走已成为一种姿态,那是最迷人的风采,不是为了物质的奖励,名声的远播,只是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在走的路上领略了无数的风光,在走的过程中经历了风雨坎坷,有时候以为坚持不住了,但一想到远方还有自己想要的目标,无论如何都不能停下匆匆的脚步,于是,重新拾回信心,鼓足勇气,哪怕风雨兼程,荆棘丛生,岁月如磐,想要我停止,那是不可能的。
人不愿停下脚步,自然何尝不是如此呢?它总是踏着特有的步伐,春夏秋冬,循序渐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花开花落不会因为人的离开而有丝毫的改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历史的滚滚洪流从不在意失去的浪涛,湮灭的、留下的,仍保存着固有的样子,绝不会停下来哪怕一分一秒。自然界与历史是优秀的范例,走,就要舍弃所有的牵绊,一直走下去。
跨过停止的疑虑,行走是万事万物的生存状态,走下去,将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的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人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
小丫问:“如果你的孩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我会说:”你若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不怪你。‘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就是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来自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因累而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志倒下。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作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时别忘了: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儿歇了口气罢了。等气歇够了再走也不迟啊!说不定走得更快。
名师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文中引用《开心辞典》中青年在答题台答题的情景 ,真实生动。很巧妙地切合了题意: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文笔也较为优美流畅,“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这样的比喻为文章增色不少!
漫天的星光,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车站上,繁星点点,天上明亮的星光,给人以温暖和舒服的感觉,秋风吹过火车站旁的一排排枫树,发出沙沙的声音,一片片的落下,铺在地上,我在一旁停靠下来。
“滴,滴,滴…”火车的鸣笛显得十分刺耳,站在月台上,刺激着人们的耳朵,唤醒着人们的记忆,阵痛着人们的耳膜,环顾四周,一位老人曲着腰,佝偻着背,望向那火车驶去的地方,中国的北方,距离家乡遥远的地方,她站着,满脸的愁容与思念,那是她儿子的所在地,他儿子常年在北方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老人对儿子的思念溢于言表。凉爽的秋风朝着老人吹过来,吹乱了老人额前斑白的头发,几缕银丝在秋风中颤抖,额前的皱纹深了些许,因为思念身处他乡的儿子,而渐渐变老。
刺耳的汽笛声刺痛着母亲,让母亲感到些许伤感,我呆呆地看着这位老人,依旧目光凝视着火车开往的方向,常年思念着儿子,盼望着儿子的陪伴,或许,老人想要的并不是子女们带来的荣华富贵,每日寄来的生活费,而是子女们在自己身边的陪伴,问候,这些才是老人们所期待的,珍惜的。
火车开动了,“哧,哧,哧…”最后的声音,向着遥远的北方驶去,老人听着最后的发动声,实在忍不住了,老人的眼角慢慢地湿润了,眼眶浸满了泪水,大声的呼喊着“儿子,回来吧!我想你了!”这句话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天下父母心,哪个都是一样的。
只愿老人的儿子能听到母亲的呼喊,常回家看看吧,不要让老人一人守着空巢,常回家陪伴老人,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老人觉得这就足够了。
火车带着母亲的心声飘向了那遥远的北方城市,也希望老人的儿子能够明白,火车站的我明白了天下父母心,都是爱自己的子女,也希望子女能陪伴空巢老人,人生路上的停靠点,在火车站上,深深感动着我。
窗外,刮着风,叶片随风瑟瑟抖动,荡漾半空。室内,吹进风,发丝借风肆意飞舞,凌乱额头。我手里攥着铅笔,用满手是汗的手掌细细摩挲着。这是那支我用来填图的笔,本以为它一次次停靠在试卷的填图区都应画上一笔浓郁的黑色,但这次它像是丢掉了自己的心,忘了初始。用它涂的答案实在是太浅了,以至于所有人都否认我答题过,就这样实际分与估计分之间有了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尽管如此我还是怀着希望,相信在这件事上还是有转机的。但是所有人给出的都是一样的答案“不可能”。我承认自己不是个坚强的人,眼泪终是破眶而出。此刻我多么想找个停靠点供自己依靠,寻求点慰藉。令人心寒的是,透过含着泪水的眼眸,瞅见的尽是幸灾乐祸的神情,有着深厚交情的同学,一边递着纸巾一边连声道谢。面对这世界,我唯一能做的恐怕也只有让内心慢慢寂静,渐渐荒凉。
回家后我将事情道给母亲,反倒是在一旁嬉闹的妹妹更为之动情,问东问西,又是安慰,又是鼓励。我有点烦躁地想要撵走她,她倒是不厌其烦地在旁边又蹦又跳,只为搏我一笑。我也不管她到底懂不懂我在说什么,重要的是她那滑稽的行为、天真的性格倒真是打动了我,吸引我在那澄澈的心灵上靠一靠,情不自禁地就回忆起了关于那孩子的种种。
她是个喜欢热闹的孩子,经常跟别人扎堆一起玩,对于自己的玩具毫不吝啬,享受的仅仅是大家一起的那种乐趣。她不允许我们在背后谈论她朋友的不好,同时也毫不吝啬地赞美伙伴。我们能够看见的只有她纯真、乐观的一面,而悲伤永远都藏着给自己尝。
孩子的内心或许才是这污浊的世界里最干净的地方,是看清世间冷暖的大人们最需要的停靠点。停靠在他们身边,我仿佛又回到了记忆的圣地,淡薄了眼前的功名利禄,就像躺在一弯清澈的湖水里,安顿枯竭的心灵,筑建生存的'地址……
停靠点,让我有了一个地方向外展望,有了一个理由继续坚强,我的心也不再流浪……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温暖与停靠的地方。
冬天,刮着风,冷得刺骨,利得透心,让行人不自觉地裹紧了衣服,将脑袋往衣服里缩了缩。母亲与我正坐在面馆里,忌惮地看着外面的天气,吃着我们那热腾腾的面条。滑溜溜的面条像个顽皮的孩子,顺着喉咙畅快地一窜而下,温暖全身。
面馆在冬天的生意貌似更加兴隆,吃面的客人连位置都不够坐,他们喜滋滋地享受着桌上的美味,脸上洋溢着不尽的满足。就在这个被热气萦绕的面馆外,站了个老人,在寒冷中受着风的侵蚀与打压。他穿的很是淡薄,没有类似我们这样的棉衣,只披了件打满补丁的衣服,一条拖地的裤子,与他并不合身,料想是哪里捡的吧,还有个竹筐背在他的肩上里面装着瓶瓶罐罐。
他站在门外捧着一叠厚厚的杂志,瑟瑟发抖。他的目光注视着停靠在面馆里享受着温暖的人们,艰难地将杂志递给来往不多的行人,却无一人接过。
我能做的不过是远远地望着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可能因为寒冷的缘故,老人缓缓步入面馆,想找个位置停靠下。不过客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没有多余的位置,也没有人会特地为他让位,尽是一脸嫌弃。唯独一个男子,他向老人走去并与老人轻声交谈了几句,我听不清他们说了些什么,只见老人有所推辞的样子,最后男子将老人带到了他的位置上为他点了碗面,还接过他手里的杂志在面馆里发了起来,对每个接过杂志的人都说着谢谢。
看看面馆里的那位老人,他表露出的是感激也是感动,就像找到了能供自己停靠的地方,脸上洋溢着幸福。待杂志发完,老人激动地感谢男子,他的泪水夺眶而出,流淌在那凹凸的脸上,积蓄在他绽放的笑容上。
也许男子便是冬日里的一把火,捂暖了老人的心房。相信来自男子的温暖与人性的善良便是老人永远的停靠点!
想起那把红色的遮阳伞,和伞下默默坚守着的身影。我浮躁的心就安定了。这里,是我们的停靠点。
一个夏日里,我准备坐公交车去书店。午后,37℃的温度。太阳正毒辣,透蓝的天空中,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巧的是,我刚要过马路,红灯就亮起了。眼睁睁地看着公交车从我面前驶过。迎面扑来一阵阵热浪,呼吸都有些困难。火辣的太阳也烤出了我心里的一团火,我在原地跺跺脚,借此发泄心里的火气。
这时,我听到有人在叫我。我知道是这条路上,专门监督行人过马路的一个大妈。我上次就因为闯红灯被她拦下,她还在大街上教育了我。
这个大妈嗓门很大,大声地对我讲:“没看到红灯吗?老师没告诉过你不能闯红灯?”来往的行人都往我们这里看,我脸皮薄,顿时脸上像火烧一样烫。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讨厌这个大妈。所以现在,我没有理那个大妈。“小姑娘!”直到大妈又喊了我一遍。我才不耐烦地转过身,这回我又没闯红灯,不会连站着都要被教训吧!
我却没想到,大妈指指她身旁的位置,让我和她一起坐在那把大大的遮阳伞下。所有抱怨的话都被堵在了嘴边,此时,带着善意笑容的大妈,好像已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她。“快过来,天气太热,会晒中暑的。”大妈见我回头,对我喊道。
面对她的好意,我有些羞愧。赶紧摆手,告诉她我要过马路,去等车。大妈却拉我坐下,不赞同地说:“你过了马路还要晒十分钟的太阳,还不如在伞下等着。”还热情地帮我看着时间。坐在阴凉的伞下,我感受到了一点安心,这把伞是我现在的停靠点。我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和羞愧。
后来几次路过那儿,偶尔也能看到一两个人和大妈一起在伞下乘凉。应该都是过路的行人吧。很难得会有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不但认真地工作,还愿意多给人家一点方便。渐渐地,伞似乎成了大妈的代表,每当看见那把红色的伞,我就能想起大妈的笑容。伞下的一片阴凉,就是她真诚的善意。
对于所有过路的人来说,大妈的伞永远是我们共有的停靠点。
当梦想展开了翅膀,带着原始的心声凭风而飞时,在这个有梦的季节里不妨让无数等待,无数向往迎风绽放。
“人生如梦,叹一句桃花落,闲池阁,空余相对说兴亡”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生因梦想而多姿。
文学是个充满诱惑的职业,有些人由风华正茂的少年跨入中年的行列,仍然痴心未改,痴情难忘,痴梦难醒……我爱写作,我爱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篇文章犹如大海,而文字则是海里五颜六色的小鱼,我喜欢这些小鱼在我笔尖跳跃的感觉。曾经泛舟湖上,我迷愝过;烟雨斜阳,我迷芒过。悠悠十几载,时光就像位老人,和蔼却善变,他带领我们走过四季的繁盛与荒芜,刻下一圈又一圈年轮的模样,也不知叹尽了多少岁月的笙歌哀怨,冲淡了多少人曾经共同的梦想,幸而我还在坚持,我的梦很简单,一名作家。
不知何时,月光悄悄地垫伏在窗棂,在地上映衬出白色的框格,眯着眼看着透过指尖的月影。不!那不止是月影,触筹交错间,我似乎看见了未来,明月依旧,人也依旧,执念依旧,我要写一本名为《中国梦》的书,我要写盘古开天辟地,秦皇一统中原,辛亥革命推翻旧制,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直至今天,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我要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不是孬种,更不是“东亚病夫”的确,曾经我们弱小被人瞧不起,可那只是几十年前了,“莫欺少年穷”。当初不代表今天,沉睡的沃龙已醒,今天的中国繁荣昌盛,今天的中国人血气方刚。
曾经,我苦笑蒲公英的愚昧无知,为何执著于奋斗?不妨放弃,这样才能少受一些打击。风凌乱了我的头发,狂风中,蒲公英的种子随风而起。它们随着这风,展开了梦想的翅膀。如雪、如絮、如画、风止,愣然。
蒲公英的飞翔不正是梦想的放飞,它们在这大风中寄托了自己怀抱已久的梦想。它们渴望蓝天,渴望自然,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渴望支撑它们。我呢?不妨以自己的梦想为支柱,打开心灵飞翔的翅膀,让梦想在这个迟到的时刻依旧盛开。用梦想的力量开拓属于自己的蓝天,用坚忍不屈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手捧春光,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中,快慢自如,潇洒前行。
学习是食物,思考是甘泉。一个人的精神食粮便是学习与思考。这两者都必不可少,犹如一个人不能只吃饭、不喝水;也不能只喝水,不吃饭。学的越好,收获的精神营养也越丰富;思的越好,收获的精神知识也越丰富。学与思处于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状态,不学不思将无药可救,又思又学将成为国家栋梁。还可以说,不学而思是囫囵吞枣,不思而学是不求甚解。书是精神食粮,学与思都是调味品,一定要精神食粮越来越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习的基础是想。想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学习和工作,推导出来的想法。这是真正的思想;而另一种是漫无边际,瞎想、妄想。虽然二者都是想,但前者是有事实根据的。
我们开始学习,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能随随便便的瞎学。这一番思索,就是我们学习的基本条件。比如说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就应事先想清楚学习英语的目的,为何学英语。当我们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就应再想一想应该怎样学英语,并自制一个计划,每天按计划学习,这样就能有始有终,科学的学习,使学习效果加倍。
不仅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应该思考,在向它人学习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思索。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这里提到,在向他人学习时,应找其优点,欲向其优点处看齐;还要思考找出其缺点,想想自己是否有这些缺点,如有则立改,若无则用他人之缺点时刻警醒自己。
所以说,无论怎么学、学什么,都离不开“思索”
思索不仅是从消极方面督促我们学习,也是从积极方面使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学会应用。
物理学的再好的人也会有摔交的时候。而学习物理的人却能够发明出怎么推也推不倒的不倒翁。学化学再
好的人也会因失火而被火烧伤,但他们能用所学的知识发明灭火器。而这每一项发明都是离不开学习与思考的。
所以说学与思就如两根筷子一样,是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的。只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疑虑甚多而缺乏信心。我们要时刻做到“学中思,思中学。”
以学与思为话题作文范文
走 月 亮
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 陈劲淼
清晨,太阳衬着甬江涛涛的江水,悄悄地探出了脑袋。
晚上,太阳下班了,月亮走了出来,它照亮了甬江那翻滚的江水,照亮了四明山,照亮了小区的栾树,照亮了城市的道路。
江水在甬江里翻滚着,货轮从江上驶过,划破了月亮,拉出了一条线。垂钓的人们静静的坐在椅子上,鱼竿抖了一下,垂钓的人一把拉起鱼竿,鱼儿不停地弹跳着,抖动着,让银灰色的水面安静不下来。远处,月亮被云挡住了一半,野花野草随着微风一起摆动--------
公园里传来了广场舞的声音,还有些人在健身,小池塘里金鱼的鳞片闪闪发光,月亮倒映在水中,桥上的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看景。
家门口的石榴树更是美丽,石榴的叶片衬着月光,散发出暗淡的光线。月亮牵着小星星,妈妈牵着我,我们俩在月光下散步。
我和妈妈走月亮。
公众号:阳光小语工作室
鸟有鸟语,虫有虫鸣,花开花谢,各有不同。百灵的嗓子固然婉转清脆,但丛中小莺也让人不禁为之心动;牡丹固然娇艳,但荷花也有它的清高。
茫茫沧海,芸芸众生,永远也找不出第二个自己,自己永远是地球上的六十亿分之一。也许你平凡无奇,也许你出身豪门,那又如何?生命是自己的,谁又能主宰你?蒲公英且开得自己金灿灿的“小太阳”,狗尾巴草也有自己“狗尾巴”似的绿蕙子,那我们呢?我们也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不是有句话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去吧。
人活着,就要活出个性,活出自我。在别人都夸一件艺术品好时,我们又何尝不可以给予否定呢?只要我们的观点合乎情理,又何必随声附和,随波逐流呢?
杜甫一生多磨难,别人也许会因此而迷茫,抑郁难解,他们也许会不堪艰辛,在半途中栽倒,但杜甫没有,他选择了别样的生活,他用诗来抒发自己的心声,因此,他青史留名,他的诗也广为人知,流传至今。杜甫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日本足球队在亚洲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强队,但他们却仍掉自己的球风,去学习巴西队,真是可笑。难道别人的东西好就一定适合自己吗?这不,日本队的“巴西梦”没做成,反倒连自己的“日本风”也丢掉了。
我也曾想过做第二个李想,拥有两亿的资产,不过,这仿佛不太现实,因为我是我。我为什么要去成为第二个李想呢?财富与美好的生活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何必去做一个不是自己的人呢。
人生路,自己走。不然,说的难听点,你连小小的蒲公英、狗尾草都不如,何谈生活,何谈成功,又何谈自我呢?
贫穷并不代表平凡,富有也不代表伟大,苍天视万物平等,何必去一味地模仿?不如脚塌实地,走自己的路,像狗尾巴草一样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即使平凡又如何?
人生路,自己走。
走月亮,盼中秋
海曙外国语学校 赵佳妮
秋天的夜晚,一轮明月缓缓地挂到了天边。
白玉盘是多么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轻轻地洒在一花一草上。
在那时候,爸爸总喜欢带着我们到姚江岸边小路上去走走。
平静的江面上,嵌着一个明亮玉盘,脚下的路已经镶上了一层银边,路边的石头都抱着闪亮的月光,草尖上的小水珠儿也伴着个月亮。白天的炎热已经褪去,迎来了晚上的阵阵清凉。皎洁的月光陪伴着城市里的霓虹灯和岸边钓鱼者勾子上星星点点的蓝光,这三种光交融在一起,别提有多么美丽呀!
“泼刺,泼刺!”垂钓者们钓到鱼啦!鱼儿在月光的照映下闪着银亮色的光。
我们悠闲的踱着小步,欣赏岸边的风景,不时就到亭边,亭里错落的坐着些赏月的老人,静静抬头望着月亮,似乎在回忆美好的日子。我们在凉亭空的一角坐下,也抬头望向月亮,看看月亮里的嫦娥、小白免在做什么……
多么美的月亮啊!用什么味道形容你啊,我思索一下,拿出一块勾着花边的小月饼咬了一口微笑着说:“我的月亮是咸咸的,辣辣的,牛肉味的。”
妹妹高兴也挑了一块似汤圆样儿的月饼,咬了一大口,哈哈大笑着说:“月亮是甜的,是芝麻味的。”
这时爸爸也来了兴趣,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然后学着我们小孩音调,“月亮是咸的,蛋黄味儿的。”
哈哈哈……我们一家快乐的笑着。
中秋节是多么的美丽、快乐啊!多么期盼着今年的中秋快快到来啊!
公众号:阳光小语工作室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学设计以走与停为话题作文(精选13篇)(以走与停为话题的题目有哪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