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旅游市场环境调查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0-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皖南旅游市场环境调查报告 -对皖北建立国际旅游分公司的建议

内容摘要:旅游业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省旅游业发展南北不均,皖南地区发展较快,对经济发展起着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皖北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发展较慢。为缩小南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拟建立皖北旅游公司,促进皖北旅游业的发展,为此需要对周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本篇调查报告主要分析皖南旅游市场,分别从皖南旅游资源特点、皖南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皖南旅游区基本情况这三个大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总结好的发展经验,达到为皖北建立旅游公司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目的。

关键词:皖南;旅游资源;发展经验借鉴

目 录

一、皖南旅游资源 1 (一)皖南简介 1 (二)皖南旅游资源特点 3 (三)皖南旅游自由竞争力分析 7 二、皖南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9 (一)皖南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9 (二)皖南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10 三、皖南旅游区基本情况 11 (一)交通情况 11 (二)皖南区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13 (三)旅游消费需求 14 (四)皖南居民旅游动机 17 四、旅游发展经验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1世界遗产类型 20 附录2芜湖方特主题公园 20 附录3砀山梨花节 20 附录4 “百团万人游皖北” 20

一、皖南旅游资源

(一)皖南简介

皖南是皖南低山丘陵区的简称, 位于安徽省南部, 北与沿江平原相连, 东南与江苏、浙江交界, 西南与江西为邻, 包括池州、铜陵、芜湖、宣城等市的部分地区和黄山市, 总面积 3.12万平方千米, 主要由东北-西南走向的天目山-白际山、黄山、九华山-仙人尖三组山系和夹于其间的两组河谷地带组成。皖南地处北亚热带,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人文活动历史悠久, 以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牯牛降、新安江等为代表的旖旎山水风光, 与以西递、宏村、歙县牌坊等为代表的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交相辉映。皖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 造就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富集, 成为安徽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

皖南旅游区的概念目前未有统一认识。刘振礼认为,皖南旅游区系指安徽滁州、合肥、六安一线以南地区;陆林认为,皖南旅游区主要指安徽省南部徽州一带,包括黄山市、池州市两个行政单位,其内集中了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齐云山等风景名胜区,歙县、黟县等历史文化名城;冯学钢认为, 皖南旅游区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池州、宣城6市。本文所采用的是更为广义上的观点,在本文中,皖南包括七个地市:分别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池州、宣城、安庆。该区总面积达56928平方千米, 占全省总面积的 40.92%,2012年末总户籍人口约1895.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27.46% 。

图1 皖南旅游区示范图

资料来源:百度地图

(二)皖南旅游资源特点 第一、类型多样,数量众多

通常情况下,旅游资源的多样性通过类型效应反映出来,能够体现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资源强度效应是旅游资源等级特征的综合反映, 一般以世界级、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作为资源等级评价的依据。在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类型效应与强度效应的组合,旅游资源可划分为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省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①7大基本类型。

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拥有上述7大基本类型,而且数量丰富,占安徽省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比例高(表1),具有较强的类型效应的指向性。从区域内部旅游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异来看,皖南旅游区内的7市中,黄山市拥有上述7大类旅游资源类型,且单体数量最多,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拥有6大类型,铜陵市、马鞍山市拥有5大类型,芜湖市类型最少,仅仅只有3大类,且单体数量均较黄山市少,但共同对区外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吸引和感召中外旅游者。

第二、具有国际知名的旅游拳头产品

由表1可知,皖南旅游区拥有世界遗产项目2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②。由图1可看出,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名山、名水、名泉、名洞与古城、古民居、古牌坊、古塔、古祠庵以及渊源深厚的徽学、戏曲、新安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相互交融,极富吸引力。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西递、宏村等一批风景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显示了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强度效应,是皖南旅游区的核心,并构建了皖南旅游区的基本骨架。皖南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集聚效应、强度效应大,不仅是安徽省重点旅游区,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表1 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及比较

①②

见附录1 见附录1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3)统计得出

图2 安徽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资料来源:百度地图

图3 安庆市旅游资源大体分布 图4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资料来源:百度地图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4]

图5 芜湖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5]

(三)皖南旅游资源竞争力分析

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综合考虑旅游资源丰度、组合状况和整体优势度等评价因子对旅游资源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和测算。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多少和等级高低,而且还取决于旅游资源的密度。资源总量指标反映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实力,而相对量指标则反映了区域旅游资源的密度,水平两者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必须消除人口、面积因素对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在采用绝对数量量化指标的同时,还应该采用人均旅游资源密度和地均旅游资源密度两项量化指标。

1、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依据本文的分类标准和原则,旅游资源分为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省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7大基本类型,12个小类型。

2、评价步骤及方法

第一、根据各市7类12种旅游资源绝对数量、人口和面积分别计算出各市每种旅游资源的人均密度和地均密度。

(1)人均密度公式为:

Rij Qij/Pi

Qij为第i个市第j类旅游资式中Rij为第i个市第j类旅游资源的人均密度,

源的数量,Pi为第i个市的人口总量(万人)。

(2)地均密度公式为:

Dij Qij/Si

式中Dij为第i个市第j类旅游资源的地均密度,Qij为第i个市第j类旅游资源的数量,Si为第i个市的区域面积(平方千米)。

第二、根据各市每种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综合密度数值从大到小排列出各市每种旅游资源的绝对数量位序和综合密度位序。

第三、根据旅游资源位序得分计算公式,计算各市每种旅游资源的位序得分。

旅游资源位序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Sij N 1 Oij

式中sij为第i市第j种旅游资源的位序得分,N为市总数,本文为16;Oij为第i市第j种旅游资源的位序。

表2 安徽省16个地级市各等级旅游资源竞争力比较

注:C表示各市各种旅游资源绝对数量的位序;Rij表示人均密度位序;Dij表示地均密度位序。

资料来源:根据安徽统计年鉴(2013)整理得出

通过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安徽各市竞争力的平均值为402.5,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皖南旅游区,绝大部分城市的竞争力指数大于平均数,仅仅芜湖市低于平均值,但是由于其处在皖南旅游区中,与其他市距离较近;再加上芜湖方特主题公园①的带动作用,使其旅游产业也能够快速发展。皖北城市的竞争力则较弱,数值在350左右,且旅游景点的质量不高(国家级重点、省级重点均较少),位置比较分散,不够密集。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选取的都是偏自然景观的原因,皖北处于淮河以北,属于我国北方,气候相较于皖南干燥,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及品位肯定会有差异。总之,皖南各市在旅游竞争力方面大大超出了皖北地区。

二、皖南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皖南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道路

根据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具有的特点以及现阶段该区旅游发展情况,可以将皖南旅游区的发展模式概括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旅游产业集群是指由旅游要素企业、关联企业以及辅助企业和相关机构,围绕优势旅游资源或区位条件优越的旅游目的地而形成的空间地域集聚体,它是旅游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集群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二是专业市场型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四种模式:旅游目的系统集群化模式、休闲消费聚集的集群化模式、专业化集群化模式、旅游带动的立体网络集群化模式。这里主要介绍旅游目的系统集群化模式。旅游目的地系统集群化模式主要以旅游目的地为

见附录2

核心,在一个区域里形成旅游目的地系统的聚集。旅游目的地系统不是一个产业,是旅游产业聚集表现的一种形态和产业的系统关系,包括旅游吸引物系统、游程系统、接待配套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销售系统等,这些产业的系统关系形成聚集和集群化发展。

由于目的地吸引核心的不同,旅游目的地系统集群呈现出城市核心型、景区主体型、区域复合型、产业聚集型等不同形式和特点,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发展模式:

城市核心型。城市核心型旅游目的地,以城市作为主要旅游吸引力,并在城市里实现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同时与其他产业形成联动、互补关系。这类旅游目的地以北京、上海、大连、杭州等为代表。在皖南旅游区中,这种发展模式需要加大力度开发与发展,努力打造一个区域核心城市,吸引周边地区乃至全国、世界各地游客。

景区主体型。景区主体型旅游目的地,是以某个或某几个著名旅游区为基础和核心形成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如九寨沟、峨眉山、神农架、千岛湖等。景区主体型旅游区创建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在于,在增强核心吸引力的基础上,发展复合功能,形成产业聚集,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形成个性鲜明的休闲生活方式。在皖南旅游区中,黄山风景区、九华山景区、天柱山景区①等,是这类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

区域复合型。区域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是以一定空间内的旅游要素、游憩方式聚合为主发展成的旅游目的地,以旅游地市、旅游区县、旅游乡镇等为主要单元,是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主力军。

产业聚集型。产业聚集型旅游目的地,是以特色产业聚集为依托,形成创新型吸引物而形成的。比如798创意园、茅台酒厂、义乌商贸城、横店影视城、瑞丽玉石城等,都是典型的其他产业集群化发展后,成为旅游吸引核,引导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在皖南旅游区中,芜湖市的自然资源是最少的,质量相对较低,但是该市吸引游客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旅游业发展较快,究其原因是芜湖方特主题公园的强大吸引力,吸引周边的青少年游客主体,特别是大学生主体。

(二)皖南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见附录1

表3 皖南旅游区发展目标

资料来源:安徽省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三、皖南旅游区基本情况 (一)交通情况

影响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因素除了旅游资源本身之外,还包括旅游配套设施,例如旅游区交通是否便捷,服务设施是否充足(主要是指宾馆等),旅游

社服务质量如何等等。在这里分析的主要是皖南各市到皖北各地市的主要交通情况,以研究皖南居民到皖北旅游的可能性。

表4 皖南至皖北火车车次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12306火车时刻表整理得出

注:表中数据选取的是较有代表性的车次,火车出发时间较方便出行,或者同一车次能够到达多个地市,其他车次没有一一列举

表5 皖南至皖北各市自驾路线时间分析表

资料来源:百度搜索整理得出

由于皖南地区位于我省南部,多是丘陵、低山地区,修建高铁、内河航运等的成本较高,人们出行多是选择火车或者汽车或者自驾等等,通过以上两个表格的内容,可以较为容易的得出,皖南各市到皖北地区交通不是很方便,火车出行一般需要8小时左右,自驾出行也需要5个多小时,花费的时间较长,给皖南民众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出游带来了不便,较为适宜小长假时期出行,但是小长假期间,人流众多,民众旅游欲望降低,因此,皖南与皖北地区的交通通达情况不容乐观。

(二)皖南区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是有针对性的开发旅游产品、制定旅游市场营销对策、开展旅游管理的科学依据。研究旅游客源市场地域分布,划分出旅游客源市场等级,对于有序推进旅游市场营销具有操作层面的积极意义。按照旅游者的地理区域分布,旅游客源市场一般划分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和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两大部分。

表6 皖南旅游区旅游人数、收入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安徽省及各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注:“-”表示没有获得相关数据

表7 皖南旅游区各市国内旅游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 2013

通过上述两表的数据可以得出,来我省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由表6可知,2012全省全年入境旅游人数3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1%;国内游客2.92亿人次,增长30.2%。皖南区接待国内游客数(除马鞍山市)占2013年全省游客总数的36.5%,接待入境游客数占全省入境旅游人数的77.0%。表7的数据是我省以及皖南旅游区各市国内旅游主要经济指标,从数据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到皖南旅游区旅游的游客中,过夜旅游人数远远大于一日游游客的数量;且皖南区占各指标的比例均大于五分之二,说明皖南区占据了我省旅游市场客源相当多的一部分。这对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皖北旅游区,由于距离皖南较远,交通不够便捷;而且,目前上没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很难吸引外地游客。 (三)旅游消费需求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旅游,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在讨论了皖江城市居民的旅游动机之后,我们来看看皖南各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及使用情况,这一因素将直接影响皖南居民的出游可能性。

近年来,我省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不断上升,从表8的数据和图6的折线走势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这一变化,且城镇居民收入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同时,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说明居民的非食品支出在增加,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去满足自身的其他消费需求。

表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2000-2012年)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资料皖南旅游市场环境调查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皖南旅游市场环境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doc/16583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