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化学论文
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姓名:杨加辉
学号:0962109231
吸烟有害健康
关键词:健康;吸烟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对我国吸烟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吸烟及吸烟的危害加以综述。
2008年,在南非闭幕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中国得了一个尴尬的奖--“烟灰缸奖”,此奖由与会的非政府组织代表评出,专门颁给控烟不积极的国家。中国“获奖”的原因是“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1]。吸烟是世界上首要的可预防的导致死亡的原因[2]。由于全球烟草工业营销战略目标转向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和成年人,WHO 预测在未来几十年80%与烟草相关的死亡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3]。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 拥有全球吸烟者的1 /3, 烟草的流行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4]。
1.吸烟的流行概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估算,目前全球约11 亿烟民,每年因吸烟而死亡者高达500 多万。如果当前的发展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 年,由于烟草使用导致年死亡人数将超过800 万,且3/4 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20 世纪烟草流行导致全球1 亿人死亡,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有力措施,这个数字将在21 世纪增加到10 亿。烟草是在400 多年前即明朝年间传入我国的。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和受害国。全国烟民约3.5 亿,占全球吸烟总人数的1 / 3,其中15 岁以上男性吸烟率达66%。此外全国尚有被动吸烟人群5.4 亿。[5][6]
烟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广大青少年, 吸烟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中国目前20 岁以下的青少年将有2 亿成为
烟民,他们中至少有5000 万人最终将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据卫生部发布的《2008 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现有13 岁至18 岁青少年1.3 亿,约有1500 万名青少年烟民,吸烟率为11.5%,男女生分别为18.4%和3.6%。尝试吸烟的青少年不少于4000 万。报告表明,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年上升,吸烟学生以男生为主。另外,报告也指出,目前我国遭受被动吸烟危害5 岁以下儿童有1.8 亿,占受被动吸烟危害总人数的1/3。[7]
2.烟里面的有害物质
烟草制品在吸食燃烧的过程中可产生两种烟雾,即主流烟和侧流烟,侧流烟为吸烟者在吸烟过程中从烟制品直接直接散至空气中的烟。烟草制品在燃烧过程中,其烟叶燃烧点温度可高达900°C,这种烟叶及纸中的许多成分与空气中的成分一起发生各种反应,再进一步生成大量化学物质。
2.1尼古丁
所有烟草制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尼古丁(烟碱)。尼古丁为无色、油状物质,具挥发性,易溶于水,毒性剧烈,服两三滴就足以使作致死,吸入少量于肺中,会使人感受到头痛、眩晕、昏睡。尼古丁是使人对烟上瘾的物质,烟草中的尼古丁的作用相当于鸦片中的吗啡和可卡因的作用。当血中尼古丁含量下降时,尼古丁的生化作用,可使人产生再吸一次烟或再用一次烟草制品的愿望。因为尼古丁可以使情绪变动,所以当血中的尼古丁含量下降时,吸烟可使身体获得舒适和满足感。
2.2焦油及多环芳烃
烟草本身只含有极少量的多环芳烃,这些多环芳烃大都是在烤制过程中生成的。烟草焦油中的大量多环芳烃可以认定绝大部分地在吸烟过程中产生的。吸烟时,烟草局部点燃温度平均可达600°C -900°C(指卷烟),在吸的当时,烟头部分温度高达980°C-1050°C,两次吸烟之间的间歇期,温度约下降100°C-150°C。在吸烟过程中,卷烟中的烟叶除外层,基本上是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燃烧,在吸烟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便是供氧不足的证明。
2.3一氧化碳
点燃的香烟中,主流烟一氧化碳的30%一源于烟草的分解,约36%来源于烟草的燃烧,至少约23%源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害的气体,每支卷烟烟雾中一氧化碳的含量约在1%-5%之间,它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50倍,吸烟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可高达20%。碳氧血红蛋白升高,会导致脂肪壁缺氧,使动脉内壁水肿,促进血脂渗入动肪内膜下组织,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开端
3.吸烟对健康危害
3.1吸烟与癌症
吸烟可提高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的患病几率。吸烟可以引起肺癌、喉癌、口腔癌、咽癌、食管癌、胰腺癌、肾癌和膀胱癌。据调查表明,每年所有新发生的肿瘤患者的15%,即1400万人是由吸烟引起的。每年男性新发生的889000例肺癌中的85%是由吸烟引进的,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工区这个比例可达90%-93%。对我国上海21万人群的随访调查表明,男性和女性吸烟者肿瘤死亡率分别比不吸烟的男性和女性高1。48倍和1。62倍。
3.2吸烟与肺癌
医学界主为,导致肺癌的因素很多,包括吸烟、高苯环境、石棉及烟氧环境等。长期吸烟刺激损害了喉咙和气管的黏膜,引进多痰、多咳和慢性气管炎等,使支气管和肺泡壁失去弹性,通气功能下降。烟气中的亚硝胺、稠环芳烃苯等物质也可直接或间接致癌。
3.3吸烟对心血管的危害
吸烟者脑栓塞及脑子同血的风险均比不吸烟者高2-3倍。吸烟是中风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与动脉硬化有明显的联系,主要是主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西方国家的研究强调,吸烟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在英国的一次调查中发现,30-49岁年龄组的人中,吸烟者的心肌梗死发病率比不吸烟者约高5倍,在50-59年龄组高3倍,在60-79内装年龄组高2倍。我国的调查也发现,吸烟者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均高于不吸烟者,吸烟是造成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3.4吸烟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停止吸烟可以减少胃溃疡的发生,是治疗胃溃疡的一项重要方法其作用不亚于其他有效的药物。吸烟与消化道肿瘤的部位没有明显关系,但胃窦部的肿瘤与吸烟的关系多一些。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易发生胃溃疡,而且不易治愈,更易引起死亡。我国的研究表明,吸烟不但与胃溃疡有联系,而且随吸烟量的增多和吸烟时间的延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加大。在胃溃疡的治疗研究中发现,吸烟的胃溃疡患者治愈后比不吸烟的胃溃疡患者更易复发。
3.5吸烟对骨质的危害
吸烟者因其骨质的疏松,受伤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1.5倍。吸烟能降低骨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症,是近年来才引起人们注意的。骨质疏松者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腕部和脊柱,引起伤残和死亡。女性吸烟者停经较早,停经早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3.6吸烟对生殖系统的危害
吸烟孕妇所产胎儿生长迟缓,比不吸烟孕妇生下来的婴儿体重轻。吸烟能造成男性生殖系统功能的改变,使精子发育不正常,活力减弱;吸烟还能对脊髓的神经中枢起抑制作用,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吸烟对女性的影响更大。首先,吸烟可能造成女性不孕症;其次,吸烟能引起抗利尿作用,使脑垂体后叶催产素分泌增多,导致早产、流产和某些综合症状。妊娠水肿的发病率吸烟者与不吸烟者之比为4:1,子痫发病率二者之比为29:1;再次,吸烟还会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妊娠期间停止吸烟,则会减少上述危险。
3.7吸烟对胎儿的影响
孕期吸烟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对婴幼儿将来的发育都有明显的危害。孕期吸烟的妇女生下的婴儿比不吸烟者的婴儿体重平均轻200克,母亲吸烟越多,婴儿体重减轻得也越多。可能是由于孕妇吸烟引起胎儿生长迟缓。妇女在怀孕期间,直接吸烟划是被动吸烟,香烟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通过母体经胎盘殃及胎儿,致使胎儿缺血损害脑细胞、麻痹呼吸中枢、引发心脏先天性机能和形态的损伤,诱发胎儿畸形,甚至导致自然流产、胎儿死亡和新生儿死亡。
4.被动吸烟的危害
被动吸烟,又称之为间接吸烟,是指不吸烟者在吸烟者所造成的烟气环境中,被迫吸入烟气的过程。
美国医学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比原先外界所知道的还要危险,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被称为“GSTMI”的基因发生突变,或是缺少此基因的妇女,其患肺癌的几率为一般人的2.6倍至6倍。“GSTMI”基因目前已被认为会使烟草中致癌物失去活性。 关于肺癌的预防之道,远离香烟与烟雾是最为明智之举。同时,不但尽量不要吸烟,也不要让自己吸上“二手烟”,即使在公共场所也应设法避开那些吞云吐雾者,以避免受到“二手烟”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孙瑛 王喜.“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中国获尴尬奖项——
“烟灰缸奖.中国包装报.2008(12)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0 facts on tobacco and second -handsmoke
[EB]. http: / / www.who.int 2007 / 5 / 31.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0 facts on the tobacco epidemic and global
tobacco control[EB]. http: / / www.who.int 2008 / 2 / 7.
[4] 马冠生, 孔灵芝.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
九———行为和生活方式[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5-77.
[5]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医务人员控烟手册.2010.1-28.
[6]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控制吸烟健康教育手册.2010.
[7] 徐日泉.对我国青少年吸烟状况和吸烟行为的新研究南昌高专学报
2010(4)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行业资料化学与社会结业论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