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运行阻力\\驱动功率\\张力的计算
图3.2 输送带张力理论图
皮带松边拉力可认为与初拉力成正比,由于双滚筒驱动时,皮带和卷筒的包角远大于单卷筒驱动时的包角,在相同系统出力、提升高度、提升角度等外界因素条件下,多滚筒驱动时的初拉力可比单滚筒驱动时大为降低;同时,胶带张紧装置的平衡重量也大为减轻。因此多滚筒驱动的优点就是在相同负载条件下,大大提高胶带机的输送能力,故在较大功率的胶带输送机上,常采用多滚筒驱动。
采用双滚筒驱动后,随之而来的是在两个驱动滚筒之间怎样分配功率(圆周力)更为合理。对于一台外界条件已定的双滚筒驱动的胶带输送机,有四种分配驱动功率的方案:最小张力法;等圆周力分配法;等驱动单元法和圆周力任意分配法。
通过分析可知:按最小张力法分配驱动功率,其胶带中的最大张力最小,因而所需要的装紧装置重锤重量也较小;按等圆周力分配法则最不利,在
??0.20~0.30时,胶带的最大张力将增大12%~14%,装紧装置重锤也要相应增加。
最小张力法虽使胶带的最大张力最小,但是在高炉皮带上料机中则不宜采用。其原因是:①此时两个驱动滚筒的驱动功率之比值为e??,即两个卷筒的功率相差达两倍以上,于是所选用的电动机型号、减速器中心距将不同。而实际上同一型号不同中心距的减速器即使名义传动比一样,可是实际传动比有时却不同;再加上不同型号的电动机之额定转速也不相同,会使两驱动滚筒的实际转速更大。因此,这种方案既要增加备品的品种、规格,又难以保证两个滚筒的圆周线速度一致,从而对皮带的运行带来损害。②采用最小张力法所获得的减少皮带张力与等驱动单元法(圆周力比值2:1)相比,所减少的数值比例较小仅占4%,故实用价值不大。
等圆周力法的分配法,随能使驱动装置、传动部件标准化,便于制造,减少备品种类,但它的功率分配是1:1,偏离e??的值较多,因而使皮带中工作张力较大。
等单元驱动法是等圆周力法的改进,使驱动滚筒传递圆周力的比值由等圆周力法的1:1变为较接近e??的2:1,从而达到既能减少皮带中的张力,又能保证驱动装置具有通用性,减少备品种类,便于维修。
鉴于上述分析,在设计钢丝绳芯皮带上料机时,采用等单元驱动法较为合适。其传动装置配置形式如图3.3所示:
10
重庆科技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运行阻力\\驱动功率\\张力的计算
2 1
图3.3 所设计的传动装置配置形式 1— 驱动滚筒1(两个驱动电机)
2— 驱动滚筒2(一个驱动电机,一个备用电机)
3.2 运行阻力的计算
在稳定工况运行时需要的驱动力(运行阻力)FW综合了摩擦力、重力和质量的作用。输送机的功率消耗PW是运行阻力和运行速度的乘积,即:
PW?FW?v (3.3) 将运行阻力细分,这些阻力的和FW等于从传动滚筒传递到输送带上的圆周力Fu:
FW?FH?FN?FS1?FS2?FSt?Fu (3.4)
式中 FH—主要阻力; FN—附加阻力; FS1—特种主要阻力; FS2—特种附加阻力; FSt—倾斜阻力。
运行阻力的计算
Fw=FH+FN+FS1+Fst11
重庆科技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运行阻力\\驱动功率\\张力的计算 式中: FH:主要阻力 FN:附加阻力 FS1:特种主要阻力 Fst:倾斜阻力 ①FH=fLg[qRO+qRU+(2qB+qG)cos?] f:平均摩擦系数,取0.02 L:带式输送机长度83m g:重力加速度 qRO:承载托辊单位质量,17.9kg/m qRU:回程托辊单位质量,5.3kg/m qB:输送带单位质量,16.4kg/m qG:物料单位质量,81.8kg/m ?:输送机倾角14? 带入数据计算:FH=2230N ②附加阻力FN FN的总和用附加阻力系数C来表示,附加阻力系数C的定义为: C?1?FN F? FN?(C?1)FH 系数C查《带式输送机实用技术》表10-7,由输送机长度为83m,可知C=1.9 带入数据可得:FN?0.9FH?2007N ③ 特种主要阻力FS FS?F??Fgl F?:托辊前倾阻力12
重庆科技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运行阻力\\驱动功率\\张力的计算
Fgl:输送物料与导料板之间的摩擦阻力 F??C??oL?(qB?qG)gcos?sin? F?22Qeglgl??v2b2 C?:槽角的槽型系数,槽角为30°取0.4 ?o:承载托辊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取0.6 L?:装有前倾托辊的设备长度为83m ?:前倾角,11.2° l:装有导料板的设备长度为3m ?:倾角,?=14° 带入数据得:F?=3932,Fgl=153 故:FS?F??Fgl?4085N ④ 倾斜阻力Fst Fst?qGHgcos? H:物料提升高度,20m Fst?81.8?20?10?cos14??15874N 综上所得,可算出Fw
Fw=FH+FN+FS1+Fst?2230?2007?4085?15874 ?24196N
3.3 驱动功率的计算
驱动功率表示为:
PW?FW?v 式中 FW—运行阻力(驱动力),为24196N; v—带速,为1.3m/s。 代入
13
3.15)( 重庆科技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运行阻力\\驱动功率\\张力的计算
数据得:
PW?FW?V ?24196?1.3
?31.5kw
3.4 皮带张力的计算
由于采用等单元驱动法,采用的每套驱动装置都是相同的,但每个驱动滚筒可根据需要布置一套或二套驱动装置。如果在卷筒I上布置二套驱动装置,卷筒II上布置一套驱动装置,使驱动滚筒传递圆周力的比值由等圆周力法的1:1变成2:1,则胶带的紧边张紧力计算如下:
(3.16) T1?T12e?1?1 T12?T2e?2?2 (3.17)
F1?T1?T2?T12e???21(3.19) F2?T12?T2?T2e?2?2?1 因F1?2F2, F?F1?F2?3P1, T2?F2e?2?2? ?1?T2e?2?2e?1?1?1 (3.18)
?????1
则 T1?F?T2?F?F3(e?2?2?1)
3e?2?2?2即 T1?F (3.20) ?1?13(e?1)当 ?2?0.2 及 ?2?200?时, T1?1.33F?32181N
T2?F2e?2?2?1?F23(e?2?2?1)??7985N
14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高炉主上料装置设计说明书(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