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和越来越高的认知度。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
水文情势的变化呈现动态性特征。而水域景观生态学定量地描述水域景观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比如异质性、等级性、方向性或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过程反馈[7]。水域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主要理论有:河流连续体理论、洪水脉动理论、水域廊道理论等。
水域景观生态学作为景观生态学的一个新近分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在水域景观生态学中同样适用,如强调空间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所以,水域景观生态学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同时又发展了景观生态学。水域景观生态学也强调空间异质性、边界效应及斑块间的物质交换、景观的连接度与连通性和生物及其生境的重要性、尺度问题。如李苗、龙岳林、陈艳、张佳娴等从河岸带景观的重要性入手,研究了河岸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功能,综述了当前生态河岸带在缓冲区宽度、植被变化、生态重建和生态护岸及其景观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优化河岸带植被结构,改良配置模式和强化生态重建效能等建设思路[8]。
3.2. 景观遗传学
景观遗传学是景观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相结合而成的一个研究领域,其核心问题是景观空间异质性与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及种群进化之间的关系。它定量化研究景观结构、配置、基质对基因流、空间遗传变异的影响。景观遗传学研究的问题简单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测种群遗传的非连续性;二是检测这种不连续性与景观或环境不连续性的关联。可归结为五大类[9]:(1)定量研究景观要素和-景观格局对遗传变异的影响;(2)辨识基因流中的障碍因素;(3)理解源-汇动态机理、生境质量变异和廊道设计;(4)理解生态过程时空尺度; (5)验证种群生态假说。景观遗传学的研究设计很重要,选择能够反映并且易于量化生态过程的适宜尺度、合理整合景观空间数据与种群遗传数据、基于个体或种群的遗传信息获取值得引起关注。
景观遗传学的典型应用包括动植物流行病调查和风险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微观机理和管理策略的规划设计,例如大熊猫基因分化的亚种群发展研究及空间管理和行动单元的确定[10]。分子水平上的微观分析手段与功能强大的景观生态学宏观统计工具结合,促进景观遗传学飞速发展,对理解景观和环境对基因流、种群结构和适应有很大帮助,但它本身不是目的,可以借助景观遗传学更好地描述空间遗传格局,并探索造成这种格局的过程和为基因及物种等的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最新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