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和越来越高的认知度。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
3.3. 多功能景观研究
多功能景观并不是特殊类型的景观,只是对现实景观的功能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评判,从而与土地利用决策紧密相关。从抽象的空间观点,景观的多功能性包括3个层面:(1)作为与独立土地单元相关的不同功能空间组合的多功能性(空间独立);(2)作为不同时间,特别是某一周期,同一土地单元不同功能的多功能性(时间独立);(3)作为同一或不同时间,同一或不同土地单元,不同功能综合的多功能性(空间集成或“真多功能性”)。简单说,多功能景观就是为了多种目的对景观中的土地采用多种利用方式同时加以使用的景观。以色列的Naveh教授总结性地提出了多功能景观的十大前提[11]: (1)自组织、非平衡的动态耗散结构; (2)整体大于部分简单加和的有机系统;(3)等级性;(4)自然-文化的复合;
(5)人类生态系统形成的有机整体;(6)需要可以被用来同时衡量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景观异质性的跨学科参数;(7)需要超越阿基米德和迪卡尔序的逻辑去洞察多功能景观整体性的深邃内涵;(8)可二元感知的自然和认知系统; (9)通过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评价多功能景观的“软”价值与“硬”价值;(10)生物圈与农业-产业和城市-产业技术圈(technosphere)间的对抗可以通过构建后工业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去协调。
多功能景观研究的议题主要包括多功能景观的监测与评价,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多功能景观的规划与管理。多功能景观研究中需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感知、政策决策等。可以认为,多功能景观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综合应用方向,是构建自然景观与人类社会间桥梁的重要基础。
3.4. 景观综合模拟
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过程模型的发展推动了景观综合模拟研究。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种类众多,根据模型特点,可以有如下划分:空间和非空间模型、动态和静态模型、描述性和寻优决策性模型、演绎式模型和启发式模型、基于行为者和基于栅格的模型、全球模型和区域模型。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的选择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需要解决的理论或现实需求问题的性质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动态模型研究的发展还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包括:模型的验证Validation)、把基于格局和过程的方法相结合、尺度效应和尺度推绎、定性信息的精确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反馈机制、空间相互作用。
生态过程模型因具体的关注对象不同而多样,常见的有通用生态系统模型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最新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