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看来我也要试试, 读书太苦了。
就此展开讨论。
6、 总结: 向榜样学习, 不能流于形式。 我们要学习榜样的世界观、 人生观、 是非观,学习榜样的信念与价值观, 学习榜样的行为策略与智慧。 最后让我们以毛姆的话共勉:“在生活中,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东西, 那你就能得到最好的东西。 ”温馨提示: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第六周——朋友
教育目的: 让同学们体会朋友的含义, 在生活中少一点矛盾, 多一份理解
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 主持人: 由古至今, 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自己对朋友独特的见解。 首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 并加以评论。
主持人: 这些名言名句, 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歌曲, 都道出“我们需要朋友” 。 那么何为“朋友” 呢? “朋” 字由两个“月 ” 字组成, 一月 为“肝” , 一月为“胆” ,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朋友, 需要肝胆相照、 患难与共的朋友。
第二环节: 主持人: 每个朋友都是一颗赤热的心, 在你的周围总有很多的精灵在无私地帮助我们, 这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身边与朋友发生的事, 讲述你们之间的快乐与矛盾, 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游卫锋: 故事 1: 自己与舍友闹矛盾, 决定到操场上单挑, 后经老师、 同学的劝阻避免了一场打架斗殴事件。 事后非常后悔, 因为失去了一个朋友。
(全班同学对她们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与深厚友情抱以热烈地掌声)
主持人: 我们生活需要朋友, 要找到知心朋友其实也并不难, 总要你用真诚去善待对方, 只要你用心与对方交流、 沟通, 相信我们身边的同学、 老师、 父母都能成为大家的朋友。 总后请全体同学起立, 我们同唱《朋友》 。
结束: 全班同学齐唱周华健的《朋友》 , 此次班会在《朋友》 的歌唱中结束。班主任评此次班会: 此次班会课借鉴了初年级同学的做法以, 有模仿的痕迹。 但作为缺少组织经验的初一新生来说这种尝试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况且此次班会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有所创新, 如第三环节的设置, 很新颖, 而且能让大部分同学参与到此次班会中。 通过这次班会, 让学生明确了与同学间要融洽相处, 要珍惜友情。 有少部分同学存在着同学间的矛盾, 在班会课上都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 达成了谅解, 这是这次班会课的成功所在。
温馨提示: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第七周——人才需要健全人格
教育目的: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示, 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教育形式: 主题班会
一、 导语
主持人 1: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我们遥望未来;
主持人 2: 沐浴在新世纪的阳光下, 我们憧憬未来。
1: 我们自豪, 时代属于我们;
2: 我们自信, 未来属于我们。 白岩松说: “人格是最初的学位。 ”
1: 确实, 初品位的人格正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2: 让我们一起探讨: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该成为怎样的人才。
合: 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 探讨人才的本质
1、 在班内分组展开讨论, 每组派一个代表表明本组的立场。归纳: 人才是指“德、 识、 才、 学” 四项兼而有之的统一体, 是对社会做出真正贡献的人。 “
2、 请同学结合历史上的种种人才, 进一步说明这些人才成才的因素。
三、 健全人格与成才
1、 讲故事(“伤仲永” )
主持人: “伤仲永” 的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 先天的聪明才智只为我们的成才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 在后天的努力中, 具备健全的人格才是我们成为人才的决定因素。
2、 引用“木桶效应” 来说明人格健全对成才的重要性。
主持人: 许多参差不齐的板拼凑成一只木桶, 装入水后, 水平面最终取决于最短的那条木板的初度。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木桶效应” 。 如果这一只只木板代表的是我们自身的一个个人格因素, 结果会怎样?
(同学发言)
主持人小结: 健全人格是多角度、 多侧面、 多层次、 变动性的整体。 在这一有机整体中, 各因素之间既是相对独立, 又相互渗透、 密不可分, 从而构成我们的整体素质。 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 都会造成我们整体水平的降低。 所以, 我们只有不断健全自身的人格, 才能成才。
四、 结束语
真诚是叩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自信是走向理想之路的基石, 坚强是通往成功巅峰的阶梯。 不管何时, 让我们记住: 人格是最初的学位, 让我们拥有如太阳般永恒的人格, 成为真正的人才。
温馨提示: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第八周——防雷、 防汛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防汛意识, 防止相关事故发生。
雷洪及汛期灾害前兆:
(1) 早晨天气闷热, 甚至感到呼吸有困难, 一般是低气压天气系统临近的征兆, 午后往往有强降雨发生。
(2) 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 一般午后会有强雷雨发生。
(3) 多日天气晴朗无云, 天气特别炎热, 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 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发生。
(4) 炎热的夜晚, 听到不远处不断有沉闷的雷声忽东忽西, 一般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5) 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时, 表明天气极不稳定, 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
下暴雨后上学放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1、 暴雨过后, 上学需途径小河、 沟、 桥的, 要由家长陪同护送回校, 如果洪水爆发未能过小河、 沟、 桥的就返回家中等候可以安全通过了再回校, 同时要让家人打电话告诉学校、 老师, 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到邻居或者商店中打电话, 以免学校、 老师担心。 暴雨过后, 放学需途径小河、 沟、 桥的, 要先由学校派教师探视具体情况, 或者留校或者由老师护送过小河、 沟、 桥。 要告诉家长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 暴风骤雨和隔河堵水时要坚持主动到学校接送孩子, 学生不能擅自涉险回家。 因洪水原因留校的学生, 要安下心来, 听从学校的管理, 情况允许了才回家, 不能擅自个人或结伴去查看洪水情况。
2、 不能到河畔游玩、 游泳汛期, 河水最易暴涨, 河水汹涌澎湃, 非人力所能抗拒,曾发生。 多次中中学生溺水死亡事件。 对河水暴涨大家不要好奇, 不要私自或结伴去河畔看河水, 到河里游泳。 有发现同学私自去河边的要及时阻止, 阻止不了的要及时汇报学校、老师, 以便学校、 老师劝阻、 批评教育, 把溺水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3、 遇到洪水时怎么办?
受到洪水威胁, 如果时间充裕, 应按照预定路线, 有组织地向山坡、 高地等处转移;洪水来得太快, 已经来不及转移时, 要立即爬上屋顶、 楼房高层、 大树、 高墙, 做暂时避险, 等待援救; 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不在河边逗留, 避免渡河, 防止被洪水冲走; 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 电线低垂或断折, 要远离避险, 不可触摸或接近, 防止触电。
4、 房屋被淹怎么办?
低洼处的住宅遭遇洪水淹没或围困时, 一是安排家人迅速向屋顶转移; 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 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安全地方。
班会总结:
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 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防洪防汛的知识。 希望各位同学一定要重视。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 所以, 千万不能用它来开玩笑。
温馨提示: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第九周——融入集体 学会交往
一、 活动目的:
1、 由于同学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 各方面都不适应, 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 参加各类活动, 开展此班会, 能使同学们融入集体, 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
2、 交往也是一门艺术, 能使同学们在交往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经验。
二、 活动时间: 周一下午第四节班会课
三、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四、 活动人员: 全体同学
五、 活动准备:
六、 活动过程:
1、 主持人发言: 孤单单的一滴水, 虽然晶莹如珠, 闪闪发言, 可一经风吹日晒就会干涸。 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感叹自身的渺小, 力量的微弱。 的确, 与广阔无垠的大千世界相比, 一个人确实小得像一滴水珠, 水珠只有汇入江河, 注入大海, 才能获得永生,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 友谊的种子在集体中萌发, 生命的活力在集体中充电, 理想的航船在集体中扬帆,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 “融入集体, 学会交往” 。
2、 一位主持人宣布做一个游戏“吹蜡烛, 回答问题” , 同学们可以举手报名参加,人数为 3 人, 回答 10 道题为 30 秒。
3、 两位主持人对以上的游戏总结。 然后另一个主持人给同学们讲述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 在雁群中也有互相帮助的行为, 使雁群形成了一个温暖的集体)
4、 主持人提出问题:
5、 主持人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 并引出下一次活动项目 是由两位同学表演小品《大话西游》
6、 请同学们对小品谈谈自己的感想
7、 主持人对小品以及发言作小结, 并引出下一个项目朗诵
8、 由两位同学朗诵《要做最好》 :
9、 主持人发言: 无论做任何事, 都应该做的最好,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是唯一的, 应该为这一点而庆幸, 应尽量利用大自然赋予你的一切, 唱出自己的歌, 画出自己的画, 为了同学之间增加更多的了解, 现在我们做个调查“实话实说”
10、 “实话实说” 的规则是主持人问一个问题, 同学可自由站起回答。
11、 主持人对本次主题班会做总结, 并提出希望:
集体犹如一座美丽的百花园, 鲜艳夺目的红花最引入注目, 成为人们欣赏和赞美的中心, 然而, 如果没有绿色的陪衬, 红花就会显得单调, 因过于艳丽而使人疏远, 真正的百花园一定是绿叶红花相映趣, 红花有红花的骄傲, 绿色有绿叶的尊严, 无论是红花还是绿叶, 总之, 他们都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员,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努力, 同共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
温馨提示: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范文初中主题班会教案汇编(共20个主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