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开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团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也面临着重重挑战,无论从团组织的功能结构、团员个体的自我发展,还是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来讲,都应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论文结合执行力理论,在分析了学习型组织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高校学习型基层团组织的推进措施,并就高校学习型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步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等学校;执行力;学习型组织;学生团组织
执行力是源于企业管理的理念,并在企业界得到广泛推崇。随着形势的发展,执行的理念日益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渗透,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尽管对执行力从理论上有不同的阐释,但其核心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执政能力与基层执行力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执政能力是抽象的,执行力是具体的。作为领导当代青年的党的后备军组织,如何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特别是对党的决策的执行力,是当前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课题。
1.高校基层团组织执行力建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
总体上看,虽然我们高校基层团组织已经认识到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形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但对如何转变意识,如何强化学习,如何增强团员意识,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执行上的偏差、措施上的缺乏。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观念上认识模糊。大学生在进入高校时,绝大多数已经是共青团员。这种组织上的普及化本来应该有利于团开展工作,但实际上,这种普及化又客观上造成了一种团员意识的模糊化,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群众,而不觉得自己是优秀青年的代表。因此在日常的言行上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一些团员干部也出现了素质不高、学习成绩不佳、作用发挥不好的情况,很难让普通学生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团员意识的体现。
二是执行中囫囵吞枣。有些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同志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看作是贯彻执行,不把上级精神与本院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时,也是重形式和影响,仅仅为了完成上级的要求,而不注重实际的工作效果。
三是高校基层学生团组织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从高校学生基层组织的情况看,由于高校学生团组织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以及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分制改革等新情况的出现,高校基层学生组织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团组织的作用也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
发现问题之后,就要联系高校的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解决的办法。在当前广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大形势下,共青团也应当结合增强团员意识的具体要求,深入探索如何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做好新时期党的后备力量。如何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永葆党的先进性理论转化到高校学生团组织的具体行动中来,切实做到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对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团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求与同学们的意愿之间能够寻找最佳结合点。二是提高协调与平衡的能力。三是提高校基层学生团组织自身建设的能力。
高校基层学生团组织,是团在学校的最基层组织,共青团作为先锋组织的领导力和战斗力,首先就表现在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所以,基层团组织工作是否坚强有力,能否充分发挥与党看齐、向党靠拢、促进党建的作用,就成为团在高校工作优劣、成败的关键。提高高校基层学生团组织执行力最主要的的方法和途径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构建学习型基层团组织。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党政司法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 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基层团组织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