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期下镇村干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得积极作用
1、广大镇村干部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镇村的思想觉悟有新的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特别是近几年干部管理步入规范化,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主动落实包片联村工作,经常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帮民富。我镇80%以上的镇干部一年下村在100天以上,他们为群众送去了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和科技新信息新技术。通过发放《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查》调查问卷发现,对乡镇干部的总体评价为好的占53.3%,认为乡镇干部实际工作能力为较强的占56.7%,认为当前乡镇干部迫切需要提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占40%,认为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一般的占53.3%,认为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村级后备干部偏少的为40%。
2、广大镇村干部的作风得到较大改进,工作出现新的气象。广大镇村干部深入农户,走访群众,切身体验到农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状况,增强了群众观念,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水平。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决定重大事情总要和群众先商量,通过镇人代会、党代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处理民事纠纷总要先明察暗访,广泛收集意见,坚持政务财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在党员先进性活动期间,我镇开展“解矛盾、破难题、促发展”活动,镇干部与村干部一道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2980条,各类问题矛盾1656件,解决1268件,提交有关部门解决125件,其他属于历史遗留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均给予了回复,群众满意度达到了95%上。
3 、广大镇村干部积极解决大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受群众普遍欢迎。广大镇村干部立足于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下大气力加以解决。他们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并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实际,积极为农民减负。许多镇村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主动捐款捐物,帮扶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学生,做了许多雪中送炭的事情。尽管当前还有部分镇村干部的待遇不是很好,但他们在今年抗击三次强台风侵袭等事件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四、镇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乡镇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①乡镇财政步履艰难,影响乡镇干部专心工作。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人民网》2005年7月7日《关于当前乡镇干部思想状况的思考》一文所述)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②受压力型体制影响,乡镇干部“权限”内外交困。所谓压力型体制,指的是一级政治组织为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管理方式和物质化评价体系。乡镇工作人员由上级任命,往往对上负责而忽视对下负责,况且完成情况是衡量乡镇干部工作实绩、决定领导升降去留的一项主要目标,这迫使乡镇机关干部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指标。而乡镇机关面对上级部门和万千群众以有限的财力和物力,承担无限的责任和风险,况且这种有限的权利在弱化,条块分割现象日益突出,上级直管部门越来越多,基层政府几乎成了“空架子”。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当前镇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