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带状疱疹37例临床医学观察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我科自2007 年元月至2009 年9 月份对37 例口腔颌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入行临床观察,取得明显疗效。现讲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得37 例口腔颌面部带状疱疹患者,其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特异性的诊断指征。对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 例(女11 例,男8 例)春秋50~65 岁;对照组18 例(女10 例,男8 例)春秋也为50~65 岁。所有患者来诊前均未入行任何治疗。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口服,每次200 mg,天天5 次,5~10 天一个疗程或每次400mg,天天3 次,5 天一个疗程。口内皮损粘膜以西瓜霜、锡类散涂搽、撒布,具有抗病毒作用;口周及颌面部病损涂用3%阿昔洛韦软膏或酞酊胺软膏,同时口服中药汤剂,基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剂主要药物组成及常用剂量为:龙胆草(酒炒)6 g、黄芩(炒)9 g、栀子(酒炒)9 g、泽泻9 g、木通6 g、当回(酒炒)3 g、生地黄(酒炒)6 g、柴胡6 g、生甘草6 g、车前子6 g,2 次/天口服,疗程10 天,随访半年。对照组口服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10 mg/次,3 次/天口服;维生素B12 针,0.15 mg肌肉打针,2 次/日;免疫调节药物转移因子口服6 mg,3 次/日;正凡人免疫球蛋白0.6~1.2 mg/Kg/d肌注,2 次/周。 1.3 观察指标 主要是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痛苦悲伤缓解程度、皮损与粘膜病损愈合入铺情况、愈后复发情况等。 2 结果 2.1 通过结束治疗及半年的随访过程中观察发现 治疗组3 天显效19 例,有效17 例,有效率100%,均匀疗程10 天左右;对照组一周显效10例,有效13 例。无效5 例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总有效率72%均匀疗程半个月。两组资料总有效率相差明显(P>0.0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 3 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火带疮”、“腰缠火丹”,由心肝二经火邪湿毒凝聚而成。初起患处刺痛发红,继而泛起米粒样水疱,疱液透明,累累如串珠,呈带状排列。治宜泻火平肝清暖利湿解毒。用龙胆泻肝汤加金银花、菊花等治疗;年迈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者,证见畏冷乏力,疱疹晦暗下陷,舌苔白腻,脉濡细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加黄芪、党参桂枝等,清肝胆,利湿暖毒祛病安。实验证实本方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入淋巴细胞转化,入步机体免疫功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带状疱疹,具有显效快、疗程短。因为该药价廉物美,既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又能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口腔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口腔黏膜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3版. [2]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文来源于免费范文网 http://www.70edu.com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带状疱疹37例临床医学观察在线全文阅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带状疱疹37例临床医学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