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治愈好转55 例,生存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其中18 例达到完全康复,未留有后遗症,社会参与能力好;有12 例留有轻中度肢体偏瘫,但一般生活可自理,无大小便失禁,其中3例术后再出血,第二次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存活;11 例偏瘫明显,需家属护理;不同类型失语9 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死亡3 例,其他4 例,病死率12.6%。3 例再出血脑疝形成抢救无效临床死亡。1 例再出血并发枕骨大孔疝,家属放弃,随访死亡。2 例术后第3 天肺部感染严重,持续高热,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自动出院,随访死亡。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中老年常见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传统开颅手术多需要全麻下进行,且时间长,风险大,清除血肿过程中易增加脑损伤的风险。盲区较大,清除血肿效果不佳,极易引起再出血及感染[3]。内科保守治疗 仅适用于出血量少的HICH,对重症HICH的治疗效果差。我院采用YL—I型粉碎穿刺针大大提高生存率及成活率。其优点为局部麻醉不开颅,对颅脑损伤小,感染率低,针体固定不移位,针体可保留时间长,一次穿剌可留针至血肿清除满意为止,且加上尿激酶液化血肿所以清除血肿更快速彻底[4],特别是手术操作简便,不需复杂设备、环境,费用又低,不失为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途径。 本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配合尼莫地平及必要时缓慢放脑脊液,明显地改善意识状态,提前清醒,显著地降低后遗症及死亡率,减少脑血管痉挛所致脑梗死,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腰穿缓慢放脑脊液,每次5~10ml,可疏通脑脊液循环防止梗阻性脑积水,也可减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所导制的脑梗死。脑室注入尿激酶,每次0.5~1 万u,不可过量以免引起再出血 。有效的分析 :①微创穿刺清除术术前准备时间短、局部损伤轻、能快速建立起清除颅内血肿的工作通道,很快排出颅内液态,半固态血肿,缓解颅内压,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其清除颅内血肿的成功率可达100%,使移位变形的脑室系统复位,为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打下了基础。②利用生化酶技术,研制出了相关的血肿冲洗剂,血块液化剂配方,配合针形血肿粉碎器,使血块快速降解,液化成流体排出,因此清除血肿快速,无损伤,患者康复快。③形成了一整套临床操作常规,提出了适应症的范围及相关的处理方法,尽可能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了保证出血及感染。穿刺时机选择 早期穿刺尤其是超早期穿刺,效果好,恢复快。血压控制 穿刺前后血压控制在150~160/90~100 mmHg是穿刺成功的保证,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所在,有作者研究认为[5]术后控制血压稳定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
综上所述,微创穿刺清除术极大地拓宽了HICH的治疗手段,尤其对重症HICH的抢救和改善预后,起着积极的作用,经随访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可使致残率明显降低,部分患者能生活自理或重返工作岗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保祥,李士超,张清忠,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应用培训教材.2003,18-20.
[2]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51-155.
[3] xig,keep kf, hoff jt.erythrocytes and delayed brain edema formation following intracerebral in rats.j neurosury,2003,89:991-996.
[4] 方岩. 双侧侧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间断放脑脊液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3):181.
[5] 车万民,顾洪库,罗睿,等.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25.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微创穿刺清除术配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疗效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