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甲钴胺治疗方法
A、B、C组分别肌肉注射500、1 000、1 500 μg甲钴胺,每日1次,共30次,然后改为每日口服甲钴胺片剂1 500 μg,累计共4个月;D组每日分3次口服1 500 μg甲钴胺片剂,共4个月;E组为阴性对照组。
1.4 手指感觉功能的评定方法
术后随访5~6个月,平均5.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5],于服药后8、12、16、20周测定再植手指的感觉功能,并进行评分。S4:感觉恢复正常,两点分辨觉<6 mm,评定20分;S3+:除S3外,尚有部分两点分辨觉存在,评定16分;S3:浅感觉与触觉完全恢复,没有过敏,评定12分;S2:浅感觉与触觉有少许恢复,评定8分;S1:皮肤深感觉有恢复,评定4分;S0:神经管分布区无任何感觉恢复,评定0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各组再植指感觉功能评分比较
术后8~20周, A、B、C、D组再植指感觉功能评分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11.473~23.388,q=2.533~5.533,P<0.05)。甲钴胺给药剂量与再植指的感觉评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197~0.322,P<0.05)。C、D组间再植指感觉评分比较,只有8周时两组间评分差别有统计意义(q=2.67,P<0.05),其他时间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术后不同时间段手指感觉功能评分
2.2 不良反应
A组有2例用药后出现轻微皮疹,B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痛,停药后2~3 d内消失。C、D组均有1例在肌注接近30 d时,注射部位疼痛并出现硬结,更换部位继续肌注至30 d,停药后给予热敷,疼痛和硬结逐渐消失,其余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手不仅是劳动器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成功的断指再植手术除了应使其有良好的外形和功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感觉功能。要恢复良好的感觉功能,不仅要求有良好神经缝合质量,而且还应应用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物来加速神经的恢复[6]。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因在中央钴分子上结合了一个甲基基团,可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较维生素B12更易转运至神经细胞器中。它参与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合成,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可将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在转甲基过程中可提供一个甲基,合成胸腺嘧啶,此为DNA的成分之一,因而对蛋白质的合成也起决定作用,其在神经细胞内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用于合成轴突的结构蛋白,因而可刺激轴突再生。另外,甲钴胺可作为甲基的供体,帮助神经细胞从脑磷脂合成卵磷脂,促进髓鞘形成,从而修复神经细胞[7]。
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的恢复受多方面的影响,性别、年龄、离断平面、损伤类型及神经缝合质量均有影响。本文各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离断平面和损伤类型构成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神经缝合均采用90无损伤线无张力吻合4~6针,仅缝合神经外膜,保证神经断端对合良好,缝合质量基本一致。
本文结果显示,A、B、C、D组在术后8~20周的手指感觉评分均优于E组,说明甲钴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明显, 而且在上述各时间段感觉功能恢复的效果与应用甲钴胺的剂量呈正相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越大恢复效果越好,其中C组恢复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甲钴胺促进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在逐渐减小。在术后前8周C组的效果要好于D组,8周以后效果相同,说明肌肉注射的效果要优于口服,但肌肉注射为有创操作,不宜长期应用,肌肉注射30 d后改为口服,病人易于接受,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另外,较长时间应用该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不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副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甲钴胺能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用药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本研究单日最大剂量为1 500 μg,关于超过该剂量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而且肌肉注射效果优于口服,长期应用甲钴胺不良反应轻微。因此,甲钴胺可作为促进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有效药物。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