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药物疗效评定标准[2]
2.1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2.1.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3kpa(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7kPa(20mmHg)或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
2.1.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3kpa(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3~2.5kpa(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4kPa (30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 2.1.3无效 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2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酸腿软等。
2.2.1显效:上述症状消失。
2.2.2有效:上述症状减轻。
2.2.3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
2.2治疗结果
2.2.1用药15天一个疗程,随访6个月。治疗组显效27例。占75%,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3例,糖尿病继发8例,肾病继发6例;有效7例,皆为糖尿病继发,占19.3%;无效2例,为肾病继发,占5.7%;对照组显效18例,占50%,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0例,糖尿病继发3例,肾病继发5例;有效10例,占27.8%;无效8例,占22%。
2.2.2治疗后的血压情况:治疗组 胆固醇2.8-6.7mmol/L,甘油三脂0.27-2.88mmol/L,低密度脂蛋白1.6-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0.71-3.0mmol/L,心电图异常例数降至17例,其中肾病,糖尿病患者的原发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异常心电图及原发病改善不明显,随访6个月的血压复升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心、肺、肾等脏器损害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加重和加速心脑血管病发展的诱因,并可使病情明显恶化,影响预后。高血压病在中医方面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曰:“无痰不作眩”。中医认为气机的升降出入乃脏腑功能活动的主要表现,清升浊降,脏腑机能正常;反之,浊阴上逆,脏腑功能紊乱。可能高血压病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气机紊乱,导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浊阴上逆,是此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根据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高血压病的疗效好,13例全部显效。分析原因,在院外没有获得良好的疗效,可能与此类病人的病程较长,对常用西药降压剂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病人治疗心切,频繁换药及不规则用药等关系密切。继发性高血压病没有获得理想的疗效,主要与原发病的轻重、控制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即在积极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对原发病的治疗相当重要。继发性高血压并多属肝阳挟痰浊上扰型。此型病人多有“淤血”征象,血脂偏高,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值,一日内波动范围小,一般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基础方选用大量平肝潜阳、凉血活血、化痰祛瘀之品,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佐以利尿通腑之剂,主要是针对高血压容量、高度水肿及氮质血症。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基础方选,主要是根据征型,灵活加减应用,一是针对病因、切中病机、治病求本;二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3]夏枯草、钩藤、石决明、地龙性寒,能清肝热、平肝阳。其中石决明善清肝火、镇肝潜阳,为平肝潜阳之要药。钩藤内含钩藤碱,具有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作用;广地龙热浸剂,夏枯草的茎、叶及金钱草均有降压作用。赤芍、丹皮、山楂、川芎活血散瘀,丹皮煎剂具有明显降压作用,赤芍具有直接扩张冠状血管作用,山楂具有一定的降低血脂及血压作用。川芎能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生大黄苦寒入胃、肝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之功。生大黄能泻除体内的燥热积滞,使腑气畅通,火邪从大便而去;药用大黄及掌叶浸剂皆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川牛膝引火下行,泽泻、茯苓能利尿,适用于高血容量,高血压病及肾病高度水肿的病人。泽泻又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扩冠作用。枳实、川朴健脾和胃,以固护后天,并助生大黄通腑导滞。以上诸药功效协同,共同发挥了降低血压、血脂,扩张血管,利尿等作用,相较于单纯运用降压药起到了良好的降压效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顽固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顽固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