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概述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糖尿病患者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中风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9]。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学方面的基因多态性[20]和基因突变,二者均是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异常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功能异常均可导致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加速动脉壁的破坏[21];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及血小板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并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
4.2 药物治疗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在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时,有必要对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进行全面控制。糖脉宁[22](黄芪、黄精、生地、丹参、益母草)不仅能降低血糖,而且还有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浆ET水平的作用,提高心、肾组织SOD活性,降低LPO水平,阻滞血管并发症的形成。松龄血脉康胶囊[23](松针、葛根、珍珠粉)对空腹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通过调节脂肪代谢,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5 糖尿病足
5.1 概述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d,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并发神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率为2.2%~15%[24],全世界每年作截肢手术的患者约有50%是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临床上以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溃烂及坏疽为特征。目前关于糖尿病足发病机制普遍认同的是糖尿病足的三元学说:即糖尿病缺血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局部感染。此外,溃疡发生还必须有一个启动因素,如物理性或机械性刺激。
5.2 药物治疗
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果。黄政德等[25]对龙血竭胶囊(主要成分是血竭)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51.5%,且治疗组显效率达5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4.2%,表明龙血竭胶囊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药物。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可能与血竭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同时具有抗菌作用等有关。巫藤勇等[26]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下肢血管病变症状、血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改善明显。松龄血脉康胶囊中的葛根和珍珠粉具有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降低血黏度,防止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在治疗下肢血管病变的同时,还能改善心、脑、肾血管的循环,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王素美[27]用糖脉通胶囊(当归、川芎、地龙、蜈蚣、黄芪、葛根、桂枝、天花粉、麦冬、赤芍、桃仁、红花、神曲、水蛭)治疗糖尿病足,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黏度及红细胞聚积,末梢循环障碍明显改善。
6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研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复方研究和临床辨证论治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机理的特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重视整体调节,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且把益气养阴与活血化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着化学合成药物无可比拟的优势。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医药类中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现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