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兼论致害人不明数人环(1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从理论上分析,根据证明因果关系的科学实验,可以明确导致环境侵权损害的具体污染物的种类。将来实践中,如果实际导致环境侵权损害的污染物可以被识别,即可被特定化地判定为数人中的某个加害人所排放的,则不属于此处所讨论的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的情形,可以化解为单独责任情形。但在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情形中,往往可能将难点集中于无法识别的同种或异类污染物所致环境侵权损害的原因力的比较问题上。
    实践中,加害人所排放致害污染物与被损害客体[71]的接触需要经过一个污染物迁徙的过程,所以仅依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很难客观公正地反映加害事实,需要综合考虑污染物排放点与被损害客体之间的距离和方位关系、排放方式、排放持续时间、污染物迁徙方向、迁徙路径、污染物的致害特性以及风向风力等可能影响迁徙过程的自然因素。故本文建议,将来可以通过司法解释使得《侵权责任法》第67条关于原因力考量因素的设计在司法细化中尽量全面、科学、适度具体,以尽可能避免个案适用该法第12条后段的“等额按份责任”或第14条第一款后段所规定的“平均内部份额”的裁判规则。
    也许以上观点还会遭致与因果关系的判断重合的质疑。稍加分析,我们便可消除这一疑虑。如果能够根据以上所综合考虑的因素认定其中某一加害主体的环境加害行为与最终的损害事实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则可将其排除。如果排除后仅剩下一个与损害事实具有因果关系的加害行为,便可以将问题回归到单独责任的承担。
    而本文以上所提出的关于环境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份额分担问题,恰恰并非仅剩一个与损害事实具有因果关系的加害行为的情形,而是两个以上的加害行为均无法排除与环境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可证明或推知其各自对损害后果的实际贡献份额因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浓度、污染物迁徙等客观事实而并非一致。此时,若仅依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的比值关系就草率地分割赔偿责任的内部份额,难免有不公的嫌疑。因此,需要再次考量此前可能在认定事实因果关系时已被使用的某些事实因素,这种再次考量并不与因果关系的认定(证明)相重复,因果关系的认定(证明)是进行这种再次考量的前提,再次考量这些因素是在环境共同侵权危害行为人之间公平划分连带赔偿责任内部份额时,对有关客观事实因素的充分考虑,是以事实为依据原则的要求所使然,是对共同加害人之间公平承担责任的一种趋近。
    (四)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责任承担规则的司法应用
    概括本文第二部分已分类详细论证的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责任承担规则,若数环境危害行为人间不存在主观上的过错联系,则可根据其中“单个行为是否均能够造成环境侵权损害”和“最终所表现的同一不可分的环境侵权损害是否能够由导致损害的某单个行为独自造成”两个因素,将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案件分为四种类型。就环境聚合危害行为而言,应定性为多数人无过错联系但承担连带责任的分别侵权行为,而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1条、13条、14条,并参照适用第67条;环境加算危害行为应定性为多数人无过错联系承担按份责任的分别侵权行为,而适用该法第12条和第67条;环境叠加危害行为也应定性为多数人无过错联系承担按份责任的分别侵权行为,而适用该法第12条和第67条,但司法中宜应用比例份额责任理论来确定各按份责任人的具体责任份额;环境择一危害行为应推定为共同危险行为,而适用该法第10条、13条、14条,并参照适用第67条,但应以平均份额为原则,以行为人各自根据原因力确定其份额比例为例外,来具体分担连带责任人间的内部责任份额。理由此处不再赘述。
    四、结论
    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侵害行为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导致了一个完整不可分的损害,但无法查明实际致害人的侵权行为形态。其中,无过错联系的数人环境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境危害行为人间不存在主观上的过错联系的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可以根据此类行为中“单个行为是否均能够造成环境侵权损害”和“最终所表现的同一不可分的环境侵权损害是否能够由导致损害的某单个行为独自造成”两个因素,将之细分为环境聚合危害行为、环境加算危害行为、环境叠加危害行为和环境择一危害行为四类。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法学类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兼论致害人不明数人环(11)在线全文阅读。

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兼论致害人不明数人环(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shiyong/1238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