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兼论致害人不明数人环(1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杨立新教授认为,侵权责任形态,是指侵权法律关系当事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不同表现形式。参见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474页。
[4]本文简称“单独责任”,是指环境侵权损害仅有一个加害人,并由其对环境侵权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5]本文简称“共同责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境危害行为人(即加害人)共同就所造成的环境侵权损害承担连带责任或按份等责任。
[6]王竹博士认为,侵权责任分担制度包括最终责任分担制度、受偿不能风险分担制度、受偿不能风险实现制度和致害人不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制度。参见前引②,王竹书,第82-83页。
[7]例如在确定加害人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后,通过环境责任保险或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基金进行损害分散(loss spreading),而使得实际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数超过一个。参见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155页。
[8]参考美国《侵权法(第二次)重述》第433条A的评述,损害可分割指可以对损害进行逻辑的、合理的或者实际的分割。参见[美]文森特•R•约翰逊:《美国侵权法》,赵秀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232页。也有学者指出,“损害是否可分,是指是否能够清晰地确定加害人的行为与损害部分的因果关系”,“损害在事实上的不可分,并不必然导致在法律上的不可分;事实上可分,并不是法律上可分的前提”。参见焦艳红:《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以类型化研究为目的》,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第1辑。
[9]杨立新教授对侵权行为为何需要分类、如何分类进行概括时认为,理清侵权行为的分类问题,最终还是为了解决侵权责任的不同表现形式。参见前引[3],杨立新书,第465-467页。本文所议以行为类型划分为主要基础的方案,正是以解决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责任承担的司法审理问题为目标,而并非为了对多数人环境侵权行为进行分类而分类。
[10]此处借鉴了因果关系的理论。有关“聚合因果关系”的定义,参见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30页;有关“重叠因果关系”的定义,参见刘士国:《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有关“等价因果关系”的定义,参见奚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92-95页。
[11]“即认为只要数个侵权行为成立共同关系,就能够免除个别因果关系的证明而适用连带责任。”前引[2],王竹书,第43页。例如,学者将《德国民法典》第830条的功能解释为,“解除了受害人证明侵权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作为责任的基础,他只需要证明加害人的共同行为或参加行为”。[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3页。
[12]日本四日市哮喘公害案判决认为,“弱关联共同性是指在结果的发生上,根据社会一般观念,被认定为整体乃一个行为的一体性场合的关联共同;强关联共同性是指具有更紧密的一体性的场合,在该场合,某人的行为和结果发生之间即使没有因果关系,只要具有紧密一体性的共同侵权行为者中的一个人的行为和结果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认为各行为者不得免除责任。”这两种关联性在该案判决中被认定适用《日本民法》第719条第一款前段就共同侵权的规定。参见[日]圆谷峻:《判例形成的日本新侵权行为法》,赵莉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39-341页。
[13]王竹博士梳理和归纳了大陆法系侵权法上共同侵权行为适用连带责任范围的扩张趋势,也考证和分析了美国侵权法上连带责任适用范围的近代扩张和现代萎缩。参见前引[2],王竹书,第40-46,17-26页。
[14]参见欧洲侵权法小组编著:《欧洲侵权法原则:文本与评注》,于敏、谢洪飞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12,82,200页。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法学类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兼论致害人不明数人环(13)在线全文阅读。

论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类型——兼论致害人不明数人环(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shiyong/1238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