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战争文本(5)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说的第二个注释例子在结构和主题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功效。小说发展到一半,韦德告诉凯西的姐姐凯西失踪的消息,并穿插关于美军在越南多个村庄制造暴行时,作者通过“注释”66再次走进文本,对昔日越南的一个村庄发表评论,也同时把读者从文本世界领入现实世界。这条注释的重要性在于,作者向读者表明他创作该小说时力图忠实历史的一个细节;同时表达自己对越战的鲜明态度:美军的残暴令人愤慨至极,越南人民的善良令我们外国人深感汗颜!这是男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心声,也是小说的主旨之一。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韦德本人的谜失下落。因此,作者的内心独白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而且将之深化到更高更广的层面。
在遍寻凯西未果且韦德也不见踪迹,二人的下落成谜时,小说在最后一章“假设”里用或叙或评的方式对他们的下落提出种种假设,令韦德与凯西的失踪变得不可信了。小说进行到此似乎可以止住,但是最后一个——第133个注释把读者和文本引向一个普遍意义上不可知性的空间:“我的心告诉我就此停住,给出某种平静的祝福并宣告结束。但是真理不让这么做。因为没有结束,幸福的或其它什么的。没有事情是固定的,一切没有解决。……模棱两可可能是令人不满意的,甚至令人生气,但这是个爱情故事。……我们的下落是不确定的。所有的秘密通向黑暗,而黑暗的那边只有也许”(O’Brien,In the Lake of the Woods301)。换言之,一切都是开放、不断延展和不确定性的:包括两位主人公的归宿、文本的意义、文本写作过程,乃至我们自身。这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时空倒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艺术的又一个美学追求。后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的线性叙述模式,将过去、现在和将来拼贴在一起,构建一个混乱的艺术世界,但它形象地表达了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里人物心理现实的真实存在。由于越战战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美国士兵没有明确的目标,加之相当多的士兵对战争的性质不甚了解,有些对战争心存恐惧,甚至想到如何逃离战场,因此他们没有自制权和制他权,他们的思想世界无法呈现清晰的图景。这样,外面的物质世界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契合,时空倒错的写作手法便成为二者之间的最佳桥梁。奥布莱恩就是该桥梁的建造者,小说《追寻卡西亚托》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
《追寻卡西亚托》为读者编制了一张相当复杂的时空经纬网,把读者领入一个由时空为原料的纷繁闪动的拼贴世界。小说的故事背景位于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广义省朱莱的一个海滨,
小说内容讲述了一名美国士兵保罗·柏林在瞭望哨塔上从深夜到黎明单独值勤六个小时的回忆和幻想。在时间维度上,保罗的回忆与幻想的思维触角从他的此在伸向他的童年和未来的六个月;在空间向度上,他跨越几千里,从越南到美国,又从越南到老挝、缅甸、伊朗、希腊、德国等一直西行到法国。但这些触角的延展和跨越并非在线性层面完成,而是制作于时空经纬的频繁交错之中。
小说共分46章,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世界构成。“过去”是保罗的回忆世界:包括近6个月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战争经历,如对越南人民实施集体屠杀、自己战友的阵亡;自己的恐惧和负疚心理、卡西亚托要离开战场步行到正在举行和谈会议的巴黎;给家人写信、自己参军前的学生生活、交女友和打棒球、国内的反战浪潮等。“将来”是保罗的幻想世界:想象卡西亚托出境越南西行,保罗与其他几个战友一道踏上追寻卡西亚托的征程,历时6个月,行程达8600英里。在通往巴黎途中,他们不断地得到卡西亚托的关照;保罗遇到越南姑娘并跟她一见钟情、在地洞里碰到一名活着的敌人并与之讨论战争内容;在伊朗保罗目睹一名开小差的年青人被斩首;几次被他人怀疑是逃兵而遭遇危险;保罗与越南姑娘在巴黎的豪华宾馆会议厅举行巴黎和谈;他们到卡西亚托的住所准备捉他归案,但保罗觉得住所里没有,自己浑身哆嗦,尿湿了裤子,竟然又回到越南和老挝边境。“现实”就是保罗身处的嘹望哨塔:深夜时分,四周静谧。保罗时而茫然地望着哨塔旁围有铁丝网的海滩,陷于遐思;时而计算自己余下的服役天数。现实的哨塔成了小说的支点,平衡过去与将来的两极。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战争文本(5)在线全文阅读。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战争文本(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