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0分)(2018?阜新)如图,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点(﹣1,0)和(4,0),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0
B.b2﹣4ac<0
C.对称轴是直线x=2.5 D.b>0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进而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A、∵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抛物线与y轴交在正半轴上, ∴c>0,
∴ac<0,故此选项错误; B、∵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b2﹣4ac>0,故此选项错误;
C、∵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点(﹣1,0)和(4,0), ∴对称轴是直线x=1.5,故此选项错误;
第12页(共24页)
D、∵a<0,抛物线对称轴在y轴右侧, ∴a,b异号,
∴b>0,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正确掌握各项符号判断方法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3.00分)(2018?阜新)函数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3 .
【分析】根据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3≠0, 解得x≠3. 故答案为:x≠3.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12.(3.00分)(2018?阜新)如图,已知AB∥CD,点E,F在直线AB,CD上,EG平分∠BEF交CD于点G,∠EGF=64°,那么∠AEF的度数为 52° .
【分析】依据AB∥CD,∠EGF=64°,即可得到∠BEG=∠EGF=64°,再根据EG平分∠BEF,即可得到∠BEF=2∠BEG=128°,进而得出∠AEF=180°﹣128°=52°. 【解答】解:∵AB∥CD,∠EGF=64°, ∴∠BEG=∠EGF=64°, 又∵EG平分∠BEF, ∴∠BEF=2∠BEG=128°,
第13页(共24页)
∴∠AEF=180°﹣128°=52°, 故答案为:5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熟练掌握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13.(3.00分)(2018?阜新)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AD中点,BD和CE相交于点F,如果DF=2,那么线段BF的长度为 4 .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D∥BC,那么△DEF∽△BCF,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线段BF的长度.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D=BC, ∴△DEF∽△BCF, ∴
=
,
∵点E为AD中点, ∴DE=AD, ∴DE=BC, ∴
=,
∴BF=2DF=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线段中点的定义,证明出△DEF∽△BCF是解题的关键.
14.(3.00分)(2018?阜新)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90°)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的中点A1处,BC=8,那么线段AE的长度为 5 .
第14页(共24页)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E=A1E,可设AE=A1E=x,则BE=8﹣x,且A1B=4,在Rt△A1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列方程,则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1E,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8, ∴AB=8,
∵A1为BC的中点, ∴A1B=4,
设AE=A1E=x,则BE=8﹣x,
在Rt△A1B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42+(8﹣x)2=x2,解得x=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AE=A1E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勾股定理的应用.
15.(3.00分)(2018?阜新)如图,在点B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点B到塔底C的水平距离BC是30m,那么塔AC的高度为 10 m(结果保留根号).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点B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 ∴∠B=30°, ∵BC=30m, ∴AC=故答案为:10
m,
第15页(共24页)
【点评】此题考查了考查仰角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借助俯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注意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6.(3.00分)(2018?阜新)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他们距B地的距离s(km)与时间t(h)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乙的速度是 3.6 km/h.
【分析】根据题意,甲的速度为6km/h,乙出发后2.5小时两人相遇,可以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甲速度为6km/h.当甲开始运动时相距36km,两小时后,乙开始运动,经过2.5小时两人相遇. 设乙的速度为xkm/h 2.5×(6+x)=36﹣12×2 解得x=3.6 故答案为:3.6
【点评】本题为一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实际背景下所代表的意义.解答这类问题时,也可以通过构造方程解决问题.
三、解答题(17、18、19、20题每题8分,21、22题每题10分,共52分) 17.(8.00分)(2018?阜新)(1)计算:()﹣2+(2)先化简,再求值:
÷(1+
﹣2cos45°;
),其中a=2.
【分析】(1)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特殊角锐角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1)原式=4+3
﹣2×
第16页(共24页)
=4+3=4+2
﹣
(2)原式===
×
÷
当a=2时, 原式=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8.(8.00分)(2018?阜新)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4),B(﹣2,5),C(﹣2,1).
(1)平移△ABC,使点C移到点C1(﹣2,﹣4),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1,B1的坐标;
(2)将△ABC绕点(0,3)旋转180°,得到△A2B2C2,画出旋转后的△A2B2C2; (3)求(2)中的点C旋转到点C2时,点C经过的路径长(结果保留π).
【分析】(1)根据点C移到点C1(﹣2,﹣4),可知向下平移了5个单位,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即可解决问题;
(2)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A、B、C的对应点A2、B2、C2即可; (3)利用勾股定理计算CC2,可得半径为2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中考初中2024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数学试卷(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