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2C==2CO↑+Si(粗硅) Si+2Cl2==SiCl42 SiCl4+2H2===Si+4HCl
硫、氮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可逆反应 H2SO3的不稳定性
2H2SO3 +O2==2H2SO4
(2)还原性 2SO2+O2 2SO3
(3)漂白性: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
定 (暂时性漂白)
氯水 永久性漂白 原理:HClO 具有强氧化性
3、酸雨:PH〈5.6 正常性雨水PH值大约为6 ,水中溶解有CO2
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 SO2
来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
(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厂产生的废气
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酸雨:SO2 温室效应:CO2 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 臭氧
层空洞:氯氟烃 白色垃圾:塑料垃圾 假酒:CH3OH 室内污染:甲醛 赤潮:含磷洗衣粉 CO 与NO 与血红蛋白结合 有毒 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1、接触法制硫酸 原理:(1)硫磺与氧气反应生成SO2 S+O2==SO2
(2)SO2与氧气反应生成SO3 2SO2+O2 2SO3 (3)SO3转化为硫酸 SO3+H2O==H2SO4 2、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的特性 ⑴吸水性:作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⑵脱水性:蔗糖的炭化 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
量的水冲洗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与铜反应: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1/2
与碳反应:C+2H2SO4(浓)
SO2↑+ CO2↑+2H2O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S SO2 SO3 H2SO4 O2 O2 H2O NaOH O BaCl2 BaSO4 Na2SO4 2 H2SO3
三、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 1、N2 电子式:
N2含有三键所以比较稳定
2、氨气的性质(唯一显碱性的气体) (1) 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H2O
NH3·H2O
NH4+OH
+
-
NH3·H2O NH3↑+H2O
+
-
氨水中有 分子:NH3 H2O NH3·H2O 离子:NH4 OH 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氨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反应生成盐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 NO3(白烟)
++
NH3+H==NH4
3、铵盐 铵盐易溶解于水 (1)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2)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及NH4的检验) NH4Cl+NaOH
+
+
NaCl+NH3↑+H2O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硝酸的制备与性质 工业制取:
(1) 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
4NH3 + 5O2
4 NO+6 H2O
(2)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 2NO+O2=== 2NO2
(3)用水吸收NO2生成硝酸 3NO2 + H2O = 2HNO3+NO 性质: Cu +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 + 8HNO3(稀)==Cu(NO3)2+2NO↑+4H2O C+ 4HNO3(浓)=== CO2↑+2NO2↑+2H2O
NH3 N2 NO NO2 HNO3 化学2 NH4NO3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一、核外电子排布
1.元素:含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 核素: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 同位素: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 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②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 个电子;
2
③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 个电子;④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 个电子。 另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然结果
(1) 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 (2)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 减小 ,如:Na Mg Al Si P S Cl;C N O F
(3)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 8 。
(4)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Na>Mg>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Cl>S>P>Si,
(5)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 强,反之也
如此。金属性:Na>Mg>Al,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 Mg(OH)2> Al(OH)3。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 强 ,反之也如此。 非金属性:Si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 稳定;氢化物的稳定性为SiH4 5.元素周期表 短周期 1、2、3 周期 长周期4、5、6 (1)结构 不完全周期7 主族 ⅠA~ⅦA 族 副族ⅠB~ⅦB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高考高中小高考复习资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