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测量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提问:(指名回答)
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 2、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3、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一个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认识米。
二、新课探讨。 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并引导学生看书P4 观察米尺的刻度有哪些?
师讲:从0刻度到10刻度有10厘米长。 提问:从10刻度到20刻度有多长? 从30刻度到40刻度有多长?
??
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②、让学生直观认识
1米(横向、纵向)。
③、小组合作,先找出1米,再量出1米。
2、认识厘米和1米的关系。
①、用手比一比: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②、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用自己已剪好的10厘米长的纸条,与黑板上画好了的1米长的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教师引导学生数纸条: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三、作业
1、分小组合作互相量每人的身高是( )米( )厘米。汇报一下,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矮?
2、分小组合作互相量每人的一庹有多长。
一庹就是把两臂伸直,量从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距离。 四、板书设计
1米=100厘米
五、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度时,让学生发现用学生尺量,非常不方便,引发学生强烈的想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米”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尺,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的长度,在数中理解1米=100厘米, 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课时 线段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5 例6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哪个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1)黄瓜长28( )。
(2)一幢楼房高45( )。 (3)学校跑道长200( )。 3、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线,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读读教科书第5页那句话。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