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普体验规划,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设置及活动策划,且需注重趣味性; 3、创意景观设计,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4、其他功能导入,引入生态餐厅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案例:英国EDEN 伊甸园
植物展示+科研教育+特色活动,通过环境再生,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伊甸园”
1、概况:1994年英国人提姆·史密特首次提出要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一个自然生态区的想法,2000年在英国南部康沃尔郡废弃的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的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温室。这里目前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是一个集科学与娱乐为一体的博物馆,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一个开展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它是后工业时代环境再生的绝佳范例 2、经营状况:伊甸园自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目前已接纳访客超过900万人 3、运营模式:
⑴ 注册慈善信托基金。信托基金下设一个全资公司,代表信托基金掌管伊甸园工程的全部事务;
⑵ 成立伊甸园基金会。基金会主要代表伊甸园工程的对外形象,负责与政府、企业、学校和NGO等机构建立联系,帮助伊甸园工程建立一些专项项目(如废物零排放项目),以及寻找伊甸园工程差异化发展的策略。 4、创意理念及重要项目设置 ⑴ 特色项目
体验类:话剧、研讨会、艺术类、园艺论坛、音乐节和儿童节目 观赏类:两大温室、三大展览馆
教育类:每年1月和9月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 ⑵ 生态教育 创意建筑
伊甸园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整体外观如蜂巢的巨型球体,被世人称为:“吹气泡泡的建筑”,世界第八大奇迹。⑶展馆设置
种植10万种以上的植物,为全球最大植物保育场的所在地;
以主题方式分别设计“潮湿热带馆”、“温暖气候馆”、“凉爽气候馆”; 三大展区共6个“大温室”,分别展示6个不同国家的植物。 开发模式三: “生态度假型”
兼顾花卉的特色观光和优美环境功能,以花造景、依景度假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1、明确用地组合,注重农业用地与旅游度假设施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关系,兼顾景观性、私密性与经济性; 2、丰富度假产品,基于花卉田园等打造花田运动、花汤养生、美食体验、花丛住宿等特色度假产品;
3、完善配套设施,以建设“花境”绿道为重点,以特色交通体验为特色,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案例:成都石象湖
以生态休闲、鲜花节事为核心驱动,激活相关产业的综合性生态休闲示范区
1、区位:位于四川蒲江县,距成都86公里,距双流机场国际机场77公里; 2、规模: 20平方公里,30000亩区域;森林覆盖率60%,湖面2000余亩; 3、特色:
⑴ 以湖景旅游为核心结合花卉产业(郁金香、百合花)整合优势,将石象湖打造成为国际复合型度假区;
⑵ 园区由生态文化主题辐射出国际休闲度假园、国际会议中心、未来人居生态环境示范区及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等。 4、游客量:年均30万人次
5、空间布局
开发模式四:主题游乐型
以花卉景观为环境特色,以花田游乐为主导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旅游发展的重点:
1、花卉景观设计,通过不同种类花卉搭配种植,形成多彩花田景观; 2、运动娱乐导入,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 3、特色交通规划,结合地形特点,设计车行、人行等不同景观道路;
案例:日本芝樱公园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旅游地产农庄开发模式案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