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姿势 坐姿占全部姿势 的 50%以上, 偶有难适应的姿 势
站姿占全部姿势 的 50%以上, 偶有难适应的姿 势
站姿占 50%以 上,难适应姿势 占30%~50% 难适应姿势占 30%以上 说明:(1)姿势所占百分比数,是制度工作日内姿势持续时间占净工作时间的百分数, 由工作日的实际资料获得
(2)难适应姿势,是指容易引起疲劳的慢动作,半蹲、弯腰、后仰和前俯等姿势 通过上面的示例找出工作分析指标的构成要素
65、名称为( A )
A、工作姿势 B、说明中的(1)和(2) C、“坐姿”“站姿”“难适应姿势 ” D、1——4 级 66、标志为( C )
A、工作姿势 B、说明中的(1)和(2) C、“坐姿”“站姿”“难适应姿势 ” D、1——4 级 67、标度为( D )
A、工作姿势 B、说明中的(1)和(2) C、“坐姿”“站姿”“难适应姿势 ” D、1——4 级 68、定义为( B )
A、工作姿势 B、说明中的(1)和(2) C、“坐姿”“站姿”“难适应姿势 ” D、1——4 级
69、工作分析指标是用来解释工作分析对象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的一种操作化形式,是整个 工作分析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其结构中,( C )对指标级别范围或程度的规定,也是 对每个级别范围的数量或质量的规定。
A、定义 B、标志 C、标度 D、注释 70、下列哪项不属于标准的工作分析指标体系应该符合的要求( D )
A、可操作性 B、普遍性 C、独立性 D、复杂性
71、工资级别可以通过职务等级确定,有效工作时间利用率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并计算, 这是( A )
A、测定指标 B、评定指标 C、状态指标 D、单项指标
72、反映工作责任、工作难度、工作权限的指标,只能靠专家的主观分析来评定,这是 ( B )
A、测定指标 B、评定指标 C、状态指标 D、单项指标 73、职责任务是( C )
A、单项指标 B、综合指标 C、特殊性指标 D、普遍性指标 74、耗氧量是( D )
A、单项指标 B、综合指标 C、特殊性指标 D、普遍性指标 75、特殊性指标转化为普遍性指标的方法是(B )
A、具体化 B、抽象化 C、平实化 D、频繁化 76、下列哪项不属于工作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A ) A、关键因素分析法 B、对象分析法 C、模块结构分析法 D、文献查阅法
77、从所要分析的岗位客体认识开始,逐个找出所有对象特征,然后继续对每个对象特征 进行分解,知道其能够进行具体操作,这是工作分析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之( C ) A、模块结构分析法 B、调查咨询法
C、对象分析法 D、理论推演法
78、通过对任职者、主管、顾客、分析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咨询、收集信息与 指标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这是( B ) A、模块结构分析法 B、调查咨询法 C、对象分析法 D、理论推演法 79、 工作分析实施的步骤不包括( B )
A、准备工作 B、分析工作 C、组织实施 D、结果评价与运用 80、下面哪项不是选择工作分析人员时通常要考虑的资格条件和有关要求( D ) A、专业知识要过关 B、业务知识要熟练 C、组织实施能力较强 D、学历要高
81、在制定适合国家范围内需要的工作分析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决定 ( A )
A、最小样本 B、最大样本 C、普遍样本 D、特殊样本 82、( D )适用于大量标准化、重复性、周期较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A、主管人员分析法 B、访谈分析法 C、问卷调查分析法 D、观察分析法 83、( D )不适用于隐蔽的、复杂的、不确定性高、脑力活动较多或工作周期较长、工 作时间和空间没有规律的工作。
A、主管人员分析法 B、访谈分析法 C、问卷调查分析法 D、观察分析法
81、下面选项中对观察分析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长的工作、脑力劳动的工作
B、可以直接到工作现场了解信息,取得的信息可以确保比较客观正确 C、干扰了工作者的正常行为
D、要求观察者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
82、在使用观察法时有可能导致观察失败或获取信息的匮乏的原因是( D ) A、忽略观察人员的选拔与使用
B、忽略细节信息导致信息掌握不完整 C、被观察者不配合
D、忽略观察设计,直接进入观察实施阶段 83、观察分析法的操作步骤是( C )
①确定观察对象 ②明确观察目的 ③搜集现有信息 ④选拔培训工作分析人员 ⑤确定观察时间地点和工具 ⑥设计观察提纲
⑦现场
观察与记录 ⑧数据分析与反馈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⑥⑤④⑦⑧ C、②③①⑥⑤④⑦⑧ D、②③①⑥④⑤⑦⑧
84、 下列对主管人员分析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主管人员对这些工作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B、收集信息准确 C、收集信息迅速 D、收集信息完整
85、下列哪项不属于访谈分析法的优点( A ) A、有利于激发访谈者的主动性 B、有利于双方的沟通 C、有利于信息资料的收集
D、有利于收集信息的准确和深入 86、( A )是根据已设计好的访谈问卷和提纲,向被访者提出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在问卷 上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具有高度控制性的访谈方法
A、标准访谈 B、结构化访谈 C、非标准访谈 D、非结构访谈 87、( C )是指事先不指定统一的问卷和提纲,只是根据拟定的某一题目,访谈者和被 访者进行自由的交流和沟通而获得有关资料
A、标准访谈 B、结构化访谈 C、非标准访谈 D、非结构访谈 88、( C )是由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非结构化的自然方式对一小群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 A、标准访谈 B、非标准访谈 C、集体访谈 D、电话访谈
89、访谈分析法的操作步骤是(A ) A、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B、分析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C、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实施阶段
D、实施阶段、数据整理阶段、数据分析阶段 90、下列对问卷调查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问卷调查的范围比较宽广,成本较低, B、问卷调查的信息获取量大,速度较快
C、问卷调查一般以纸质为主,不宜利用电子信息技术 D 、可控性比较差 91、( B )一般遵循严格的逻辑体系,按照结构化的要求,设计相对稳定的、封闭式的 问题,并且分析结构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统计分析加以量化,问题的答案不能随意发挥 A、标准化化问卷 B、定量结构化问卷 C、非结构化问卷 D、一般问卷 92、( C )通常是给调查对象一个回答题目,让她根据题目设定的范围自由发挥,调查 对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回答问题,但是存在着精度不够和与人的因素高度相关的缺 陷
A、标准化化问卷 B、定量结构化问卷
C、非结构化问卷 D、一般问卷
93、使用范围小,且只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较短,工作状态稳定,无大起伏的职位,这种 工作分析的方法是( B )
A、访谈法 B、工作日志法 C、问卷调查法 D、关键事件法 94、关键事件法的操作步骤是( A )
A、关键事件的收集、关键事件的分类、工作要素的命名 B、关键事件的分类、关键事件的收集、工作要素的命名 C、工作要素的命名、关键事件的收集、关键事件的分类 D、工作要素的命名、关键事件的分类、关键事件的收集 95、( A )是由分析专家、管理者和任职者通过观察或者访谈,详细记录职位的关键事 件以及具体分析其岗位特征、要求的一种方法。
A、关键事件法 B、访谈分析法 C、问卷调查分析法 D、观察分析法 96、( A )是主要用于工作周期较长、员工工作行为对组织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影响的 工作。
A、关键事件法 B、访谈分析法 C、问卷调查分析法 D、观察分析法 97、( A )操作耗时,不对工作构成一种完整的描述,无法描述工作职责、工作任务、 工作背景和最低要求的工作资格等信息。
A、关键事件法 B、访谈分析法 C、问卷调查分析法 D、观察分析法
98、( C )是一种通过工作分析人员亲自参加、从事被分析工作来实现工作分析目的的 方法。这是一种不太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比较简单但又独特的工作,如手工艺品制作者的 工作
A、关键事件法 B、访谈分析法 C、工作实践法 D、观察分析法 99、对于一些危险的工作,以及许多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工作分析者往往由于不具备从事 某项工作的知识和技巧,不适合使用( D )进行工作分析。
A、关键事件法 B、访谈分析法 C、问卷调查分析法 D、工作实践法 100、下列对工作实践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可以弥补一些观察不到的内容
B、可以细致、深入地体验、了解和分析某种工作心理因素 C、适合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
D、从获得工作分析资料的质量方面而言,这种方法的效果好 101、( D )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工作量较小又经济有效的方法。
A、观察分析法 B、访谈分析法 C、问卷调查分析法 D、文献资料分析法 102、文献资料分析法的操作步骤涉及:①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②搜集与工作相关的文 献资料。③根据岗位要求,将所摘录的文献资料分别组织到有关职位要求中去。④形成分 析结果,对其加以系统论述,最后写成工作说明书。以下选项步骤正确的是( B ) A、1234 B、2134 C、2341 D、2314 103、( B )是问卷调查分析法的一种,是指以个人特征为重点的分析方法
A、主题专家会议法 B、职位分析问卷法 C、职能工作分析法 D、工作要素法 104、( C )也称功能性职位分析法,它是以员工所需发挥的功能与应尽的职责为核心, 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位分析方法,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普通教育量表和个人特征分类方 法
A、主题专家会议法 B、职位分析问卷法 C、职能工作分析法 D、工作要素法 105、( A )是指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研究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 性
A、信度 B、效度 C、再测信度 D、再测效度 106、( A )是指重复使用某工作分析系统来分析同一工作,得到的结果的变异程度 A、工作分析系统的信度 B、工作分析系统的效度
C、工作分析系统的再测信度 D、工作分析系统的再测效度 107、( C )表示以同样的测评工具、同样的测评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测量同一对象 时,所获得的测评结果之间的变异程度
A、信度 B、效度 C、再测信度 D、再测效度 108、( C )表示两个评定人分别评定同一对象时,所得到的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 度。
A、信度 B、再测信度 C、评分者一致性信度 D、内部一致性信度
109、( D )衡量的的是衡量系统中反映同一因素的一个或多个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A、信度 B、再测信度 C、评分者一致性信度 D、内部一致性信度 110、( B )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真实含义 A、信度 B、效度 C、再测信度 D、再测效度 111、( A )是指某工作分析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被分析工作的内容,以及工 作对任职者的要求
A、工作分析系统的效度 B、工作分析系统的信度 C、工作分析系统的内容效度 D、再测效度 112、( C)反映测量在多大范围内包括了被测量内容的含义,比如测量是否涵盖了欲测 对象的所有组成部分
A、信度 B、效度 C、内容效度 D、关联效度 113、( C )的基础是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测量构念的变量与构念本身的一致性程度 A、效度 B、内容效度 C、构念效度 D、校标关联效度 114、校标关联效度反映的是( D)
A、测量在多大范围内包含了概念的含义 B、用来测量构念的变量与构念本身的一致性程度
C、重复测量同一研究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 D、测评结果与某种标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15、下列哪种工作分析系统是比较有劣势的(C )
A、职位分析问卷法 B、临界特质分析系统 C、工作要素法 D、主题专家会议法
116、以下三种工作分析方法,信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A ) A、职位分析问卷法、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工作要素法 B、工作要素法、临界特质分析系统、职位分析问卷法 C、临界特质分析系统、职位分析问卷、工作要素法 D、临界特质分析系统、工作要素法、职位分析问卷 117、专家一致认为( A )的信度最高
A、职位分析问卷法 B、临界特质分析系统 C、工作要素法 D、主题专家会议法 118、内容效度最高的是( C )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024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考工作分析道模拟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