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2.1 地质概况
2.1.1 工程地质
本站位于钱塘江河口相冲海积沉积的粉性土及砂性土地区,由于堆积年代及固结条件不同,性质不一,竖向由松散至中密状态变化,厚度一般在20m左右;其下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淤泥质软土及粘性土,地面下深约40m以下见古钱塘江河床沉积的圆砾层,中密~密实状态,底部基岩埋深一般在地面下45~55m左右。各土层物理性质如下。
1.杂填土,杂色,湿,松散,一般由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组成,碎石及砖瓦碎块等硬杂质含量一般在30~40%,直径一般在2~4cm,局部含大块石、房屋老基础,地下沟管道等。
2.素填土,灰色,灰黄色,湿,松散,一般以粉性土为主,含有机质,少量碎石及建筑垃圾。沿线大部分布。
3.粘质粉土,灰色,湿,松散,含少量云母碎屑及有机质。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分布。
4.粘质粉土夹砂质粉土,浅灰色,湿,稍密状,含氧化铁、云母屑。摇振反应迅速,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偶夹粉砂层。主要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
5.砂质粉土夹粉砂,浅褐黄色,浅黄灰色,湿,稍密,含有机质,云母屑,夹粉砂。摇振反应迅速,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仅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的00-91Z5、07-136Z29、QZK18、QZK22。
6.粉砂夹砂质粉土,灰黄色,绿灰色,很湿,稍密~中密,含有机质,氧化铁质及云母屑。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主要分布于冲海相沉积区。
7.粉质粘土,栗黄色,层面有时呈暗绿色,饱和,可塑,含氧化铁质,夹极薄层粉土。局部为粘土。该摇振反应无,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层具干缩裂隙,为裂隙粘性土层。沿线局部分布。
8.灰色粉质粘土,褐灰色,饱和,流塑~软塑,有机质,局部夹粉砂薄层,含少量贝壳碎屑。局部为淤泥质土。摇振反应无,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在此处键入]
表2-1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表
第5页
地层 代号 岩 土 名 称 重 度 含 水 量 孔 隙 比 抗剪强度指标 (固结快剪) 凝 内 聚 摩 力 擦 角 双 桥 静 探 侧 阻 力 液 限 塑 限 ? kN1 2 杂填土 素填土 粘质粘土 粘质粉土 夹 砂质粉土 砂质粉土夹粉砂 粉砂夹砂质粉土 粉质粘土 ? % e 0.89 1.02 1.33 1.02 0.85 1.03 C ? ° 15 8 22.8 27.2 15.1 15.9 16.8 21.5 qsk WL % Wp m 3kPa kPa 40-50 30-40 35-45 15-25 10-15 10-15 90-100 35-45 % 0 19 18 19 32.3 19.2 12.2 13.3 13.6 33.0 18.6 3 4 33.0 23.0 33.0 18.3 37.3 18.9 17.6 19.2 18.1 48 42.8 30.5 35.2 5 6 38.2 22.3 32.1 20.3 36.3 20.0 32.9 20.4 7 8 灰色粉质粘土 2.1.2 水文地质
1.地下水概况
地下水表现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冲海相沉积区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填土层及粉土、砂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并随季节性变化。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并以排泄到地表水体为主要排泄方式。静止水位一般在深0.6~2.50m,高程为2.07~5.58m;
2.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地下水的腐蚀性测试结果: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一般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一般具无~弱腐蚀性,对钢结构一般具弱~中等腐蚀性。
3. 土层渗透性
根据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初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抽水试验可知,③层粉土渗透系数为2.23~16.45(10-4cm/s),为弱~中等透水层。
[在此处键入]
第6页
2.2 抗震设防烈度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本场区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依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及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场地类别为以Ⅲ类。
3.本场区主要为钱塘江河口相冲海积地貌,上部15~20m以内均分布有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粉土(③号土层)。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对本场地浅部粉砂性土层进行了液化判定,结果显示该场区地层的饱和粉土及砂类不液化。
2.3 工程建设场地条件
双菱路站位于庆春东路与双菱路的交叉路口,地势平坦,庆春东路为本地区东西方向交通主干道,现状宽40米,路下管线沿道路布置,其中路中污水管埋深较深,双菱路道路红一宽20米,车流量较大,交通繁忙,同时交叉路口四周建筑物基本成型。
[在此处键入]
第7页
第3章 车站建筑设计
3.1 主要设计思路
总结已在建的杭州地铁实验段地铁的经验,吸取国内外地铁建设经验,在我国目前技术水平可能达到的情况下,采取创新的思路,做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本线实际情况,功能合理、运营可靠、降低造价,效益好的设计方案。
强调“安全、实用、经济、高效”的设计理念,使乘客乘车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并能够为地铁的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重视利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理论对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以保证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线路沿线多为城市发展成熟区及旧城中心区,与地铁一、二、三、四、五、七、八号线都有交汇,换乘点多,车站建设需考虑对既有以及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周边环境、交通、建筑的影响,强调车站实施的可行性。
出入口、风亭的设置尽量做到和环境相协调的同时,缩短它们的长度,降低造价。 高度重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工程安全、经济的情况下,尽量选取对环境影响小的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
应根据本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埋深等具体情况,经过对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对交通、管线、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的综合比较,最终确定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总之,本次设计要满足路网规划、客流组织、城市规划、文物保护、交通疏解、管线保护、投资控制以及业主等有关部门的要求。
3.2 设计依据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98-98(2001年版) 《人民防空设计规范》GB50225-95(2001年版)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功能平站转换设计标准》RFJ1-9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在此处键入]
第8页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功能平站转换设计标准》RFJ1-98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防洪标准》GB50201-9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其他相关规范和规定及杭州市相关行业标准
3.3 设计原则
1.车站总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线路设计要求,便于乘客在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应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改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及市民的影响。
2.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2036年)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同时满足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
3.应保证乘客使用安全、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4.应合理组织客流,减少交叉干扰,保证乘客方便进站、迅速出站。车站的集散厅、站台、出入口、楼梯和通道、自动扶梯、售检票机(口)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匹配。
5.车站出入口应尽可能地考虑与地下过街通道、人行天桥、物业开发建筑等合建,以便能更快疏散车站客流和过街客流。
[在此处键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地铁车站设计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