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全套)(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9.论述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加以说明。

10.论述题:某水果冷库主任,不顾多数职工的反对,在水果旺季时,超过冷库的加工和储存能力,大量购进苹果100万公斤,准备到水果淡季时高价售出。他还违反入库的规定,将好坏苹果一起入库,使大量苹果存在腐烂变质的隐患。当发现一部分苹果腐烂时,他又不及时组织人力进行处理,致使30多万公斤苹果腐烂变质,经济损失惨重。

阅读以上事例,请回答

⑴什么叫从实际出发?什么叫从主观出发? ⑵结合以上事例,说明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Ⅱ提高篇

1.“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2.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的三大劣势。根据这种状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云南省制定的这一发展战略体现的哲理有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C.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3.根据北京近年来倍受大气污染的困绕事实,在1998年12月17日,北京市召开了动员大会,贯彻落实国务院同志的重要批示,部署控制大气污染的紧急措施。国务院的批示是:“国务院完全支持北京市为控制大气污染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国务院各部门和中央在京单位必须全力支持和严格遵守。希望北京市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监督执行,造福北京人民。”国务院和北京市的做法

A. 符合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观点 B. 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C. 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D. 体现了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4.江泽民总书记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的主要经验时指出:20年的历

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有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5.1999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

施,进一步加大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以上材料给我们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 要制定正确的决策,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C.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D. 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进的

6.建国以来,在一段时间内,我国进行经济建设,曾经犯了脱离中国国情的、极“左”的“大跃进”的严重错误,针对这种急噪冒进的错误,经周恩来总理审定的中央有关部门的报告中,主张控制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上两种经济观点的对立,归根到底是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 7.“法轮功”宣扬社会的发展是神安排和决定的。从哲学上看,这观点错误的实质在 于,从根本上否定了

A.自然界的客观性

B. 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 C. 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D. 物质的运动性

8.驰名中外的敦煌月牙泉独卧沙漠2000多年,沙泉共存,安然无事,但从70年代开始,月牙泉周围的沙山变形,南山北坡、北山南坡下滑,山体向泉心移动,月牙泉日益缩小变形,水位下降,面临干枯、消失的危险。后经著名的林业专家观测、研究发现造成这一原因的是人为改造环境所致。原来从60年代开始,在泉区以环丘造林的形式在鸣沙山北迎风坡脚下栽了大片的杨树,成林后是月牙泉南风口的风沙受阻而日益抬高,又连锁反应使周围的山体变形,加之大面积林木蒸腾耗水,所以导致泉水下降,泉池缩小。

“植树固沙”在月牙泉失灵的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不同的矛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一定要学会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C. 我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实际 D.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9.简答题:因为“穷鼠 猫”,所以我国古代军事家主张“穷寇勿追”,但是,毛泽东却主张“宜将剩勇追穷寇”。试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其中的原因。

10.论述题:江泽民主席在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上说:“在这个抗洪抢险中,党中央高度关注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入汛以来,中央就一直密切注视气候的变化和江河汛情,及时对全国抗洪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根据受到洪水威胁地区的实际情况,中央明确处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动用人民解放军投入抗洪抢险、军民协同作战的重大决策。……这些重大方针决策和部署,指导和保证了抗洪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试用辩证唯物论有关原理分析上述论断。

Ⅰ.参考答案:1、B、C、D;2.B;

3.客观实际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只从部分事实出发,其实并未真正做到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所以A符合题干的要求;B中的主观主义错误意识,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也符合题干的要求;因为客观实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所以要使自己思想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因此要反对C以固定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客观实际;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满足于形式主义的“一刀切”、“一风吹”。所以答案A、B、C、D都选。 4.B、C;5.A、B、C;

6.物质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基本点;物质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斗争的基本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分割孤立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分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基本点就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争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

7.A、B、C、D;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②“心想”能否

“事成”应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事在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条件下,认为只要“心想”就一定“事成”,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是在肯定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的前提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想事成”是办得到的。

9.答案:①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根本出发点。②Ⅰ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这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思考和处理问题;Ⅱ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Ⅲ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要掌握全面的、总和的实际情况;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10.答案:⑴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这些事实,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是从主观出发,及时想问题、办事情脱离客观实际。⑵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是:①从实际出发是搞好工作的起码要求;②从实际出发是人们制订计划、办法的前提;③从实际出发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材料中的冷库主任超过冷库的加工和储存能力,大量购进水果希望在水果淡季买个好价钱的做法,正体现了主观愿望背离客观实际,所以导致经济损失惨重。这一事实告诫我们制订计划、方案、方法等,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材料论述题,一般认为材料论述题,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十分高。而此题是让考生通过某水果冷库主任的行为与思想,说明主观主义的危害与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所以,此题重在考察考生对理论(从实际出发和主观主义的概念,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的掌握情况,难度并不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并不很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回答好该题的前提。这也正是我们在复习中应密切注意的问题。

Ⅱ.参考答案:1、“按图索骥”的含义是按照图象寻找好马。这里的“图”是指主观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而不应从主观出发,所以应选B。

2.这是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简答题的材料。以云南省制定本省的经济发展战略为背景,要求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省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本省的省情,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选A。而B、C、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的规定性。 3.B、C;4.A、B、C;

5.中央面对当年的经济形势,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当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践证明这些决策的正确性,所以A应选;B本身的说法是错误的;拉动经济增长,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只有各部分协调一致,才能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以C应选;D与题干无关。正确答案A、C。 6.C;7.B;8.A、B、C;

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穷寇”“追”还是“勿追”,只能根据客观实际,不能从教条出发,不能从经验出发,不能从主观出发。

10.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障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在整个抗洪抢险中,中共中央密切注视气候的变化和江河汛情,及时对全国抗洪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并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战略方针:并作出了动用人民解放军投入抗洪抢险、军民协同作战的重大决策。而这些到达方针决策和部署的制定,正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要求的体现。③正是有了党的这些重大决策和部署,才保证了抗洪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又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专题 联系地看问题

(一)、辩证法的知识网络

(二)、联系地看问题

【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 Ⅰ、内容: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一方面,事物之间的联系具

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不存在孤立的、不与周围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Ⅱ、要求: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上,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另一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也要注意这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做到既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通观全局,重视局部。 【基础知识】

Ⅰ、基本概念

1.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要准确把握联系这一概念,应注意:一方面,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是对世界上万事万

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这一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联系就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联系即概括事物之间的外部关系,也包括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

2.因果联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其他现象所引 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3.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4.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其发展的全过程的某一阶段。 Ⅱ、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原理

⑴事物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

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联系是客观的。⑵事物联系的内容、形式、性质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联系具有具体性、条件性。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各 种不同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原因与结果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一方面,原因离不开结果,相对结果而言,原

因才成其为原因;另一方面,结果也离不开原因,没有原因就没有结果。⑵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方法论意义: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进

行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⑴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

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⑵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意义:⑴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

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它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与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⑵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1.可持续发展战略 ⑴背景材料

材料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利于不间断发展和能够满

足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走过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给人类造成威胁的教训中得出得正确选择。

材料二: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的发展必须同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⑵理论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中。这一原

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又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正确处理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坚持人与环境的协调和谐统一;同时,这也是一种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大局,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来处理的观点和方法。

⑶典型题例

据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产的一次性卫生筷。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竞相降价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利与弊、好处与坏处是对立统一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相统一

D. 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事物的现象表现出来的

【解题思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某发达国家禁止使用木材生产一次性卫生筷的利(长远看保护了国家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与弊(眼前利益少)是一对矛盾,某发展中国家的利(眼前的暂时利益)与弊(长远看损坏了森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也是一对矛盾,所以要选A、C。而矛盾本身就是一种联系,所以要选B。两个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做法(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自然不相同——由表及里,所以要选D。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通过对此题中某发达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某发展中国家却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同思想、不同做法的分析,告诫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2.西部大开发 ⑴背景材料

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

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这是我们党总揽全局,面对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邓小平同志在90年代初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⑵理论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既要看到一事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局部和整体的联系,更要看到事物的因果联系。因此,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这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同时,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⑶典型题例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同志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这段话说明

A.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局部功能之和 B.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C.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用 D.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 答案:C。 【重、难点分析】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全套)(3)在线全文阅读。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专题复习(全套)(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wenku/4842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