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集的,尤其是对项目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这些资料、经验对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效地。
(2)项目风险的分类。
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遗漏隐含的风险,为下一步的风险因素分析提供良好的作业基础。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项目,它们自身的特征千差万别,这就造成各个项目体现出的风险类型不尽相同,表现出风险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项目风险的分类形式有:项目内外部环境风险、项目建设管理风险、项目主要控制目标风险、项目合同管理风险、项目技术系统风险等。针对不同项目应该选用不同的风险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3)识别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在项目数据资料收集和项目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分析可能引发其产生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这样一个系统的风险识别过程,最大限度的考虑了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范围,保证了风险识别的质量。
首先,按风险的类型,辨识、推测项目中哪些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就可能产生风险。对分析出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客观性评价,判断这种不确定性因素是否可以推测出客观事实结果,如果可以推断出客观结果那就是确定性因素可以排除,并不构成风险。在推断的过程不能凭借主观臆断,要根据客观依据来判断。
最后,估计辨识出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否发生并且产生损失,确定出项目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在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中,可能出现相同的结果,这就要对最后的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类。这样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清楚地认识风险的性质,减小在风险识别过程中的误判和遗漏,有利于理清思路,发现对项目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4)编制具体的项目风险清单。
在风险分类、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识别的基础上,将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重新进行汇总整理、分类排列,并详细列出引发各类风险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以清单的形式清晰地列出,这样就可以使每个人都预感到各种风险之间的联系,发现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有意识地将项目风险看成一个系统,从项目各个方面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3.1.2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情况,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考虑到可操作
2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和成本的原因,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流程图法。
项目风险识别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图解方式记录了项目的全部工作流程,项目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业务关系也可以明确表示出来,再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识别项目存在的风险。这样就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明确存在风险的具体环节,检查风险的起因和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流程图法不仅可以识别技术风险也可以识别非技术风险。
(2)检查表法。
根据已建类似项目发生过的风险,对项目的经验、教训总结归纳,分类整理成检查表,然后将当前项目的建设环境、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建设程序等于检查表作比较,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检查表中所列都是前者的项目风险管理宝贵经验,对项目管理者具有启发、开阔思路的作用。
(3)SWTO分析法。
在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优劣判断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得出优势、劣势、威胁及机会四种因素,利用矩阵形式排列,把各种因素进行匹配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4)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包括十余种方法,其中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是最常用的。 ① 头脑风暴法。一般采用专家小组会议的形式进行,参与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只要五六人,多则十几人,创造一个无批评的自由的会议环境。大家就一个问题发表意见,参会者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互相启迪,最后得出创造性意见。头脑风暴法适用于探讨的问题比较单纯,目标比较明确、单一的情况。如果问题牵扯面太广,就要先分解,在利用此法进行分步讨论。
② 德尔菲法。此方法是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的意见,在对每一轮的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并作为参考资料匿名地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直到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最终使结论的可靠性最大。
(5)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分析风险及其产生影响程度的方法。一个情景就是对事件未来状态的描述,可以采用数字、图表的形式描述项目受到风险影响后的变化及结果,供人们进行分析研究。当各目标相互冲突时,情景分析法就显得特别适用,它可以扩展管理者的视野,提供需要监视的风险范围,提醒管理者注意采用措施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
2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故障树分析法。
该方法是从可靠性工程中引用过来的,能够对风险分层次地进行识别,不仅能识别出可能发生的风险,还能计算出风险概率。故障树法经常用于项目直接资料、经验相对较少的风险识别,它可以比较全面的分析项目中的风险,但由于方法操作繁杂,相对于大项目时,容易产生漏项和错误。
(7)初始清单法。
通过对项目的理解和认识,系统、全面的识别出项目中的风险,并以清单的方式列出,形成项目风险初始清单。然后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风险初始清单进一步的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进而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清单。
3.2 EPC模式的特点与风险特征
3.2.1 EPC模式的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各国企业都在通过结构调整、跨国经营和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更加广泛和激烈。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型和超大型项目纷纷出现,传统的设计和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业主对承包商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在承包模式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EPC(设计-采购-施工)、EP(设计-采购)、BOT(建造-经营-移交)及 PPP(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等方式被广泛采用。2003 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工程合同采用 EPC 模式,根据美国设计建造学会(DBIA)的预测,到2015年,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市场上被采用的份额将达到55%,超过传统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也逐渐开始在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采用EPC模式。
E(Engineering)P(Procument)C(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是由一家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直至交付使用进行全过程的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费用全面负责的一种项目建设的组织模式。1999 年 FIDIC 出版了标准的《设计采购施工 EPC 交钥匙合同条件》,它分别从合同文件管理、工期管理、费用和支付、质量管理、环保、索赔及争端解决等方面对 EPC 工程合同做出了全面规定,从合同条件上看,EPC 工程总承包改变了传统的“业主—工程师—承包商”三方模式,工程师以业主代表身份出现不仅使“业主和承包商”
2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两个利益主体的关系更加明晰简单,而且突出了EPC 总承包商的责任主体地位。EPC 模式一般适用于大型工业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工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结构。
EPC总承包项目合同结构的特点:
①合同结构相对简单,尤其是对业主而言。传统模式下,业主要与各个分包商签订合同,而在 EPC 模式下,业主只要与 EPC 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就可以了。总承包商必须有很强的技术和管理综合能力,能协调自己内部及分包商之间的关系。
②EPC 合同结构下,责任界面易划分。在传统模式下,由于合同数量众多,工作包及责任界面的划分相对困难,而在 EPC 合同结构下,责任界面较为清晰。
③各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分包商全部工作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 (2)组织结构
EPC总承包项目的组织结构特点:
①管理的跨度大,包括了设计、采购、施工、设备调试、售后服务等子项,对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协调难度大。
②设计、采购、施工、设备调试、售后服务等部门之间合作密切而不是独立作业,很多决策需要有大家共同商定。如设计部必须与采购部合作才能决定设计的一些具体设备和参数。
③HSE(Healthy-Safety-Enviroment)管理的重要性显得比较突出,这一方面与 EPC 项目类型有关,如化工行业等,本身对环境、生态要求高。另一方面是因为EPC模式下,责任明确,EPC 总承包商有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HSE。
(3)计价方式
EPC 合同几乎全部采用固定总价合同。这类合同的价格先有总承包商根据合同范围进行工程项目费用估算(包括项目成本、公司管理费、利润和风险费用等),然后向业主投标报价,中标并签订合同后,此价作为项目的固定总价。这种报价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单价计价方式,所有材料、设备市场价格的变化将被认为 EPC 项目总承包商在报价时已充分考虑,所有地质不利条件也被认为总承包商已充分考虑。这大大增加总承包商的风险,尤其是报价失误风险。在报价阶段要考虑到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会导致工程费用上升因素,将其计入投标报价。EPC 合同的计价方式有如下特点:
①合同价款较高,承包商获利的机会大大增加; ②有利于总承包商发挥费用、进度综合控制的积极性;
2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③业主参与或干预的程度较浅,总承包商的主动性容易发挥; ④总承包商的风险较大。 (4)项目管理
EPC模式下,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①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工作委托给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②业主可以自行组建管理机构,也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
③业主介入具体组织实施的程度较浅,EPC 工程总承包商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其管理经验,为业主和承包商自身创造更多的效益。
④设计、采购、施工的组织实施是统一策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全过程控制的。
⑤设计、采购、施工之间是合理、有序和深度交叉的,这会带来工期的缩短、质量的提高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⑥锻炼和提高了设计队伍。设计工程师通过与施工和采购的全过程密切合作,会增加对设备以及施工问题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其设计能力,有利于今后做出更具有可建设性、更为经济的设计。
⑦总承包商需要直接控制和协调的对象增加,这对高程度的信息共享和企业集成提出了需求,有利于整个行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EPC 总承包模式既给了承包商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同时也使承包商的合同责任增大,由于设计工作完成的较少,业主和承包商在工作范围和具体技术要求方面容易产生争议,在国际工程承包的背景下,除了具备上述一系列特点外,还与国内的 EPC 总承包项目有很大不同,具体体现在:责任分工更明确;合同主体具有多国性,合同范围涵盖广泛;各国技术、设备标准不统一,关键设备的采购需要全球筛选;自动控制和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工期要求非常明确、清晰,工程建设和运行执行标准、使用规范和规程庞杂、严格;项目管理难度加大,有时涉及的行业跨度大,受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形势、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多,项目实施所依托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环境、自然条件、商务运作、技术标准、文化沟通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大大增加,因此在管理上,特别是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方面对承包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从我国国际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情况来看,主要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一是总体实力还不太强,在融资能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
28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EPC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阿迎萍(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